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及其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先分析课堂提问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课堂提问低效或无效的原因,然后指出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再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原则;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技巧的具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59-02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以此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师们也深知好的课堂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开阔学生思路,发挥主导作用,锻炼与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便于学生掌握重难点。所以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也不断地去探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变,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教学中,仍然会有诸多的困惑:
  1.学生问而不答。
  2.答非所问。
  3.似答非答。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分析一下,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点原因:
  ①提问过于频繁且简单。
  ②所问问题过于复杂,缺乏梯度。
  ③提问侧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忽略学生思维的发展。
  ④提问多面向成绩好的。
  ⑤学生思考时间短。
  ⑥提问语言表述不明。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
  首先,我们得了解制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成功的诸多因素:
  1.教师自身的素养。表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把握,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问题设计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老师提问时的语气、情态、情趣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向名师及优秀教师学习,多与同学科同学段的老师交流,多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否则,课堂提问中,就会出现种种不良的情况。
  2.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羞耻心越来越强,学生们一是怕回答错了同学们笑话,二是学生们都会有畏難情绪,遇到难点大多学生便不能积极去思考,便坐等答案。这就出现了问而不答的现象。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学会多鼓励,鼓励他甭管回答对与错,能积极回答问题就是勇敢的表现,出色的表现,表扬他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然后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3.问题设计的原则。我比较认同王成娟提出的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精心设计,科学性原则——难度适中,趣味性原则——新颖别致,启发性原则——循循善诱,灵活性原则——因势利导,鼓励性原则——正确评价。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篇课文,能做到这几点实属不易,为达到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准确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围绕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又要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又要求老师还要注意分层提问,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要因势利导,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在一些难点上,教师要依据文本的主要写作意图,随时化难为易地提问,做到循循善诱。这样才会上好一堂课,发挥课堂提问的最大作用。
  然后我们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抓住关键。
  提问题要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探索、领略它的重要性。当然,紧扣课文的关键词语设问,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把这些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玩味,而不能离开上下文,孤零零的理解词语。如教学《麻雀》一课,学生要理解老麻雀的母爱精神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就可以提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老麻雀和小麻雀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老麻雀明知自己斗不过猎狗,却偏要从高高的树枝上飞下来呢?老麻雀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就容易理解老麻雀的母爱精神了。
  2.根据文体的不同,根据授课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设计问题的角度:
  (1)从理解课题入手。如: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2)从理解中心思想入手。《邓稼先》一文是由邓稼先的同学兼好友杨振宇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的一篇表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为祖国核武器事业所做贡献的传记性文章,此文用六个小标题提起全文,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标题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内容的作用。对于本文的教学,在解题和充满深情的朗读及点评后,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学习,到对本文在写法上的收获,对语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来了!
  (3)从探讨写作技巧入手。 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作者用了这样一段议论收束全文:“这是多么宽广的心胸啊!在他的心里装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有了这样的胸怀,才能产生伟大的志向,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对人物的思想境界进行评价、颂扬。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写法对事件的结果进行评议。如《挺进报》的结尾那样。渲染气氛如《最后一课》,作者写到“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时,有这样成段的议论:“只要想想:40年来,他一直在这里……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这一段议论,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悲剧气氛,深情地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老师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心情的理解和同情,有力地强化了小说的感染力量,这段议论将全文的主题作了升华,从对艺术家的赞颂升华到对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热爱艺术的赞颂,突现了事物的本质意义。
  3.运用对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运用对比的提问即提出对比的问题让学生加以分析、研究、思考。这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很有助于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因为,鲜明的对比,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越是新异的刺激物引起的探究反射就越强烈,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可以使人对注意的对象得到清晰完整的反映。即使是刺激物消失后,这个暂时神经联系仍可以留下极为深刻的痕迹,对以后的再认识与重现都是有好处的。
  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人收获不小。我总结出一点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原则和技巧。自认为大有益于提高语文老师课堂提问的技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研究》(fgjy18010)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3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