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贤俊转行:从大学讲台到快递站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位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英语教师辞职去当菜鸟驿站站长——当江贤俊的转行故事最近迅速发酵后,许多人揣度他的动机和月的,对此江贤俊不置可否。他对记者轻描淡写说了一句:“我不过就是换了个职业,没那么多内幕。”
  一间小店
  记者第一次到快递站点时,正是晚饭时分,小葱煎鱼、西红柿蛋汤和缙云烧饼的味道糅杂在这间30平方米的小店里,门口是一群老大爷正喧闹地打牌。不时有人钻进小店,流利报出一串数字,江贤俊俯身迅速寻找对应的包裹,双手递给来人。
  屋里8个货架几乎全被纸箱占领,留下半个架子,散落着酱醋、烟酒。如此混搭,和站点的前身有关:这是江贤俊在2005年租下的店铺,原本经营日用百货和副食品,初衷是让从老家来杭州居住的父母有点儿寄托。江贤俊尚未从大学辞职时,一到周六没事就顶替父母守店。
  自2010年起,网购逐渐普及,陆续有快递员商量着把暂时没人收的快递寄存于此。每增加一位快递员的寄存,货架就会少大半格。等到货架被快递占满一半时,已是2015年。那年,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看上江贤俊小店的地理位置,想改造成站点,妻子当场替丈夫拍板。
  江贤俊年逾七十的父母,要面对庞大的入库快递,还要在系统里完成登记清点,而且高密度地弯腰俯身也吃不消。2017年,江贤俊和身为高级药剂师的妻子,必须在关店和辞职经营小店之间选择其一。江贤俊琢磨了一个期末的考试周,决定离校。
  如今,每天早上8点左右,第一位快递员就拎着一袋快递进店。江贤俊清点数目后向快递员收取寄存费,一般每件0.5—1元不等。在进门右侧的货架前,有一块搭得略高的平台,这是在杭州多发雨季里为包裹防潮的。而到了夏天,这里也是快递员们的“午睡床”。“他们夏天中午的两个小时,就在我这儿空调下睡,睡完了给1元钱买瓶水继续上路。”江贤俊解释:这些快递员也算是站点的衣食父母。
  今年48岁的快递员李勇,穿着外卖配送的骑手服,拿着一大包快递走进小屋。稍作歇息时,李勇总喜欢坐在江贤俊对面椅子上拉家常,说说烦心事。“你说你都是大学老师了,为啥还跑来收快递?你的书不是白读了?”李勇听说了这几天的新闻,很不解。江贤俊没回答。
  三名员工
  大年初八一早,第一天上班的老杨就收到一笔江贤俊发来的“考核奖励”——318元,他得的是第一名。考生一共3人:老居、老杨、小周,都是这家站点的员工。江贤俊把奖励起点定在60分。老杨的试卷上,江贤俊用红笔写着大大的“66”。小周和老居分别获得218元和118元的奖励。
  员工们私下开玩笑,觉得这位先教中学、再教大学、教龄长达25年的教书匠“把学校里那套带了出来”。其实,江贤俊就是想让员工熟悉业务。在这位曾经的大学老师看来,考核无疑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捷径。
  但3个人并没有坐下来一道考试的时间。每个人分管片区不同,到店和出发时间也不统一。老居和小周主要在办公楼收件,一到上班族下班时他们就能赶回店里:而老杨收揽的主要是居民楼快递,要到居民们下班回家后才开始作业高峰。
  江贤俊把试卷发到3位员工的手机里,给了1周的开卷作答时间,等他们上交后再单独讲解。老居只有小学文化,在填空题里写了花样百出的错别字,比如将“实名制”写成“十名际”。江贤俊在一旁写下正确写法,依旧判了老居得分,因为他只需要判断员工是否明白操作规矩。
  2017年2月,江贤俊在站点的玻璃门上贴了一张招聘启事:招聘店员3名,薪资日结,要求吃苦耐劳。应聘者中有几位专业快递员,但当时工作机制是抢单制,收入不佳,经验丰富的快递员干了十天半个月就走了。留下的3位,其中两位从未送过快递。今年57岁的老居,曾在市场上当个体户,生意不景气才转投于此,时常和江贤俊顶嘴。最年轻的小周,除了收快递,还有一份卖早点的工作。
  在江贤俊的站点,员工工资和他的利润几乎持平。每晚关店前1小时,江贤俊必做功课就是计算3位员工当天的收入。他的算法比较特殊,也更人性化:有时包裹很重,有时一件快递上门取了多次,这些人工成本都被计算在内。“就想和他们一起做点儿事,没想过做什么真的老板。”这是江贤俊的解释。
  三十七幢楼
  江贤俊是在2001年搬入这个大型住宅小区的。小区共有89幢单元楼,一条从中间剖开的路把它分成两片区域。曾有快递员想把整个小区的快递都放在这个驿站,但江贤俊发现,马路另一边38幢到89幢的居民来此取件的步行时间太长,有人反映“体验不好”,他便自定“服务半径”,即1幢到37幢的居民。
  有时,这家驿站还是37幢居民楼生活信息的中转站。“老板,你知道水龙头坏了去哪里修吗?”一位穿着睡衣的中年女人小跑進店。江贤俊利落起身,说:“维修电话是有的,我先去帮你看看吧,等维修的人来还得好半天工夫。”说着两人就往楼上走去。江贤俊这几年帮居民们摘录了不少服务电话,物业的、维修电器的、搬家的、做钟点工的……若是谁家发生走失事件,第一反应通常是来江贤俊的站点。谁家孩子走丢了,先跑到江贤俊这儿,问问是否知道下落。更多找上门的,是为了宠物。甚至,37幢楼里偶尔出现的意外事故,江贤俊也要“救火”。有天快要关店时,他在店门外发现一位醉酒居民,那人本想靠着电线杆,没站稳,栽倒在路上,脸上磕破了,一直淌血,江贤俊赶紧拨打120。当记者问江贤俊,家在小区哪个方位时,他指了指小店正前方那幢楼的顶楼,说“旅馆在那儿”,又转向身后小店,打趣说:“这里才是家。”
  一份职业
  江贤俊的微信头像依旧停留在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的绿色封皮,他说:“换工作了,只是照片懒得改了。”江贤俊不时抄起一支黑色马克笔,往刚收的包裹上写下单号末尾4个数字,握笔姿势如同拿着粉笔在写板书。实际上,在他辞职时,不少领导和同事都劝他不如先办停薪留职,但江贤俊很坚决:“出来就不再回去。”他和记者谈论起不久前广为传播的“北大毕业生送外卖”一文,他认为自己是把送快递当成一份可以走到终点的职业,而那位北大毕业生,或许只把送外卖当成中途驿站。
  对于教了25年的英语,江贤俊无法割舍。妻子这几个月常常见他睡前读一会儿英语原版小说,而和记者交谈间,他也间或蹦出几个有些生僻的英语单词。“其实做的还是一码事——我在学校‘销售’英语知识,在快递站‘销售’服务,都是在做销售。”江贤俊认为眼下的“销售”更为成功。
  他记忆深刻,在课堂上,学生们倦怠、麻木的表情,让他感觉自己是不被需要的。而在这家站点,人们的热切,让他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一位大爷拖着小推车来拿快递,见到江贤俊时,摇着头倾诉:“又是孙女送来一箱子蛋糕,实在吃不光。”一扭头,大爷在驿站门口拨通孙女电话,咧嘴笑着说:“蛋糕已经收到,下次不要再买了。”一对做微商的夫妻搬来几箱女性护理产品,打算寄回东北老家,那位丈夫还大方地掏出几盒要送给江贤俊的妻子。
  江贤俊从不怀疑快递物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今年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邮政系统的“快递小哥”柴闪闪就向记者展示了邮政新型可循环使用快递包装箱,建议大力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化,推进智能包裹柜、智能信报箱成为基础便民服务设施。
  江贤俊反问记者:“做大学老师就一定比送快递高级吗?这个社会缺的是专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都很厉害。”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失去的同时也获得了失去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9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