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从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思维培养、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陶瓷设计  素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2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07-02
   对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加强素描基础课教学十分重要,其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根本要素,也是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有利条件。为此,相关教师需给予素描基础课教学高度重视,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促使其充分发挥出存在的价值,为加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描能力做铺垫。本文主要分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转变教学方式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目标同绘画专业有所不同,素描学习比较注重素描理论知识与辨证思维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并掌握某种素描技巧与表现方法。在素描写生中,应从陶瓷设计专业的层面描绘事物的感知过程,从而启发设计思维延续与产出,为后期陶瓷设计操作奠定坚实基础,基于陶瓷设计专业为主,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局限景物或是石膏等普通教具,需结合陶瓷设计专业特征拓展素描表现的对象。另外,在素描基础教学中需给予写生训练高度重视,渐渐加大学生动脑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占比,还需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素描作品,掌握艺术发展的进程与历史脉络,从而让学生加强美术史学的理论知识与艺术修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更多艺术知识,拓宽学生思路,加强学生审美意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不再以单一的内容与形式展开填鸭式教学,而是从思想意识和认识层面正确引导学生,从而在应试素描模式中摆脱出来,做到此点对陶瓷专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也是不容小觑的方面[1]。
  2.加强学生思维培养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在重视造型表现的同时,还需不间断的调动学生自身具备的创新思维与艺术本能,可以说这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标。身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训练,不单单是表现手法和造型技能的训练,还是视觉思维方式的实践与优化。此种造型理念的全新认识与明确,能够让学生构建良好的陶瓷艺术设计理念,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陶瓷艺术设计之中。在素描写生中注重客观事物再现的同时需重视创意性思维训练,把该模式引用到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切实发现艺术创作的美与陶瓷设计的魅力[2]。
  3.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師需同素质教育要求相结合,给予学生主体地位高度重视,从权威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教师需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大学时期学生的成长特点,对新兴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需正确引导学生,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他们在课上踊跃发言,实现因材施教。对于课堂上学生通过讨论就能优化问题,教师不要干涉过多,坚持以学生为重心,进行自主式学习。
  4.优化教学模式
  我国有诸多院校对陶瓷艺术专业与设计专业区分不明,在教学内容布设上和教学模式构建上也存在相同的部分。导致一些学生用陶瓷艺术思维设计陶瓷,陶瓷设计的重点与方向不明,未将陶瓷设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凸显出,忽视了陶瓷设计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与适应性。另外,陶瓷设计专业一直以来滞后的教学模式,即专业课与素描课在不同学期教授,期间缺少联系,互动性不强,如此便导致了专业课同素描基础课脱离,影响素描基础课教学水平。基于此,陶瓷设计专业务必要至岸边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深入改革让素描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结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并增强其创新力,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与不变更对陶瓷设计的实际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教师务必要让认识到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需大力探索新兴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日后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申翔鹏.配色与素描技法在陶瓷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以“南澳Ⅰ号”出水文物酱釉堆塑双凤纹六狮系瓮为例[J].客家文博,2017(04):21-25.
  [2]雷杰能.创业的青春最美丽——景德镇陶瓷学院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素描[J].江西教育,2015(16):12-14.
  作者简介:
  连瓦(1986-),汉族,男,福建德化人,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瓷塑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