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传统文化”点亮在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修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展开全面且有效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提高教学积极性。文章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一步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应用
  从目前趋势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时期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给学生传统文化需要借助语文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推动教学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让学生能够从小吸收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极为有利的。本文中简要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实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发育相对不成熟,而且对世界的感官判断存在某种缺失性,所以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能够具有极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筛选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情感,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具有正确的思想观。例如:《穷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桂林山水甲天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讲解《圆明园》时,则必须要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珍惜当前幸福生活。教师对学生展开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教材是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则需要从钻研教材层面着手,具体如下:第一,对教材文章进行反复品读,从而体验其中人文内涵。针对语文教材中课文来说,基本上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具有代表性,这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知识及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良好的引导功效,为他们筛选优美的词句,还有段落,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入思考问题,还能进行情感的品味,感受人文精神熏陶。[1]
  二、通过审美教育渗透,增强学生思想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上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打开全新的世界大门,让学生能够了解美丽的世界,而这其中美的呈现形式则是不同的,比如:坚强的意志、美好的品质、山河的壮美、高尚的情操等等。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将审美特质与教育紧密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促使审美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从文章的字句着手,进行学习体会。例如:《村的夜晚》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一句进行逐字分析,“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恬静的气氛中”,对上句中的字可以逐一分析,从而体会到乡村的美,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沉浸”一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优美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猜测,然后将其放在文章中进行理解,学生在了解到该词语之后对乡村恬静的气息有了充分的了解,而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2]
  三、借助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让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强化,从而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要彰显文采与情趣,并且要善于描绘,让学生体会到如见其人的感觉,如身临其境的意境;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比喻,如此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语言运用过程中词汇要丰富,句式多变,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充实的知识,深刻的见解,讲课过程中要做到出口成章。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语言需要亲切和蔼,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征服学生,这样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对教学内容的扩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功效。教师在进行《桂林山水》教学中,运用图片辅助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看图之前,运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给予足够的兴趣,优美富有魅力的讲解必然让学生有领悟的能力,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完整的图画,这对教学活动的帮助是非常大,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开展适当的阅读,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课外阅读训练也是强化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在这部分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课内语文阅读教学的补充,同时也属于课内知识的延伸,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能够对课内语文教学予以补充,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获得相对丰富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分析:第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选取阅读文章,引导区分好書与坏书,让学生能够多多阅读积极有益的书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储存自身的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能够确定一定范畴的参考书籍,比如地理常识、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也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思想储备更为完善,传统文化在无形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和方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
  结语
  总体来说,传统文化点亮小学语文课堂为教学助力添彩,并且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并且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推动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性得以最大呈现。
  参考文献
  [1]刘雪璠.点亮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世界——以《伯牙绝弦》教学为例[J].黑河教育,2017,(11):51-52.
  [2]初小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8,(9):154.
  [3]张静琪.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各界,2018,(20):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