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开拓“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设出科学、合理、温馨、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知识点新等特点,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白嘴”那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合理选择信息媒体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避免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选择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与时间赛跑》时,为了激发学生体会到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在学完文中几个事例之后,我选取了一段视频,配上《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音乐,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引起听者共鸣,随着温柔的旋律、真诚的歌词一声一声、一句一句流淌进大家的心田,很多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被拨动心弦而眼眶湿润,嘴角尝到了眼泪的苦涩滋味,现场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再“趁热打铁”配上一段舒缓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拿起笔,将心中想对家人、老师、朋友说的话尽情地写出来,运用录像媒体的色、形、声、情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有话可说,达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练笔好效果。
  二、合理使用信息媒体
  我们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运用课件,太早或滞后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适时使用,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打造高效课堂。比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情境再现,巧妙突破关键字,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為了帮助学生理解“精彩动词背后的故事”,在带领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我用课件播放电影《勇士》中精彩的视频片段:画面上红军战士穿着破草鞋,在湿漉漉上的铁索桥上艰难爬行,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对面一片火海中庄严地举起一面破损残缺的红旗……那一刻孩子们眼眶红了;接下来学生情难自禁纷纷举手谈个人感受;再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就能抓住这些关键词、结合画面体会到什么是“奋不顾身”,22名突击队员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头,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深深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化解了空洞“说教”爱国主义教育难以引起共鸣的“难堪”局面。
  三、合理互动信息媒体
  所谓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前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微课等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互动交流,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互动交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网络媒体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如二年级教学“比喻句”时,先在微信群、QQ群、家校群里面推送《认识比喻句》的微课,让同学们观察白云、太阳、月亮、星星等像什么,什么事物和它们具有相同点,初步知道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孩子们思考之后纷纷在群里面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教师将孩子们的精彩“发言截图”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昨日重现”,孩子们那个心情激动啊、参与程度啊不言而喻是“空前高涨”的,接着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句子讲授什么是本体、喻体、比喻词,再出几道看似比喻又不是比喻、难一点的训练题考考孩子们,同学们就能较快正确掌握比喻句,最后鼓励他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课题教学任务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总之,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需要我们教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更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解学生的特质,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务实”的语文高效课堂,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认真学习实践,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素质,力争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