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考、质疑,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重点理解“凝神静气”“兀立”等词语,会写“翅”“膀”“雾”“蒙”。(3)发现人物对话单独成段的特点,初步感受父亲对鸟的喜爱。(4)知文章大意,联系课题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知晓文章大意,联系课题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2)了解人物對话单独成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连句,导入新课
  1.课前写词语“父亲”“树林”“鸟”,选择词语说话,了解并读好“滹沱河”。
  2.作者用了一个标点和一个连接词,就把三者联系到了一起(板书:、和)。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三个关键词,指导学生说话,在学生心中种下这三个关键词,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2)(出示第一组词语:幽深,雾蒙蒙)指名读。这两个词都是形容树林的。学写“雾”和“蒙”两个生字。(3)(出示第二组词语:喙,翅膀,潮湿)①看字形,了解“喙”。 ②学习生字“翅”和“膀”。(4)(出示第三组词语:茫茫然,凝神静气,兀立)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凝神静气”,找近义词夸夸自己。②把词语送回句子,指导停顿。(出示句子: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茫茫然”。④结合上下文理解“兀立”。⑤带着体会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5)总结: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了词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词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篇课文中的词语比较多,但我紧抓住与课题中的关键词有关的词语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寻找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聚焦课文,关注表达
  (1)课文的构段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了解对话单独成段的特点。(2)默读课文,在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前,试着加上“父:”“子:”,帮助自己理清人物对话。(3)发现文本特殊之处:①如果一个人的话中包含很多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自然段,层次就更加清晰了。②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双引号的特殊使用以及人物对话单独成段,且没有提示语。作为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质疑、思考。
  四、找准词句,升华情感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吗?(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呢?(3)正因为父亲喜欢鸟,所以当我和父亲在树林边走过,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而父亲却能感受到鸟的存在,他是多么了解鸟呀!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出示小组合作要求: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4~22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A、B成员读父子对话,C成员读旁白,D成员认真倾听,评价朗读)②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父亲是通过哪些方面发现林子里有鸟的?(大家各抒己见,相互补充)③D同学汇报。④指名读。学生小组讨论。⑤学生汇报并小结:父亲是那么了解鸟,爱鸟。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脉络,抓住关键词语了解父亲对鸟的感情。
  五、小结全文,完成作业
  (1)今天学了四个字,拿出练习纸描一个写一个。(2)这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特别之处,发现父亲十分了解鸟,下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父亲对树林和鸟浓浓的爱。(3)课后,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摘抄一两句你喜欢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看 叶动
  了解鸟 闻 鸟味
  听 鸟歌
  【思考、质疑,让学习真正发生】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万物的好奇感、探索欲。这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所以在第二板块的学习中,从书本找,从生活找,从经验找,从三种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他们探寻词语的秘密。
  表达是儿童的本真,儿童喜欢表达,但对于如何说,是需要教师充分引导的。这堂课上,我以关键词入手,从建立初步印象,到初次理解,再到最后的探寻,三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孩子放在本位,遵循“贵在倾听,乐在分享”。表达是需要认识学生起点的。陶行知先生就说:“我们必须学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俯下身来,了解学生的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再走进文本。这堂课上,“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引领全文,但作为第一课时,孩子们没有办法一下子了解“最喜欢”这个词,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中,我把层次降低,将感情定义为“了解”,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杜威指出:“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课便是一件乐事,儿童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教师就是需要俯下身来,亲近儿童,做一个引领者、倾听者,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