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对幼儿混龄自主游戏的有效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的一种行为,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发展以及开始学习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待人处事。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都能够比单纯的课堂教育得到更快地发展。然而幼儿在游戏时不能完全脱离教师,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从而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幼儿能更好地在快乐中学习呢?
  关键词 自主游戏 游戏设计 游戏环境 年龄特点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应该由大人们所支配的。但很多情况下,如果某些教师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就会是在纯教学似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如果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想要达到如此目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正确指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相信不少园区也像我们华附幼一样尝试开展全园混龄自主游戏,存在不同班级幼儿同时参与同一个自主游戏的情况。因此,由于是混龄游戏,如何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最大可能的在活动中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材施教,就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度,及时的指导,并针对不同年龄段,有差异的幼儿个体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以及让幼儿做到“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1自主游戏的教学设计
  1.1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
  由于是混龄游戏,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我们应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我们也应该不断地调整材料及玩法,旨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创意坊》中,我们放置了动物模型拼图,年龄偏小、动手能力稍弱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拼搭造型;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可按照说明讲解进行动物模型制作。又比如在《梦想王国》里面,玩具柜都是开放式的,左右两边是互通的,便于幼儿取放操作材料。体积较大的操作材料以不同造型摆放在靠栏杆处,激发幼儿创造力。而投放的材料也是多种材质、不同形状的,相同的材料不同的玩法也能让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当然,游戏的材料准备也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于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地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对游戏前的准备、实施的过程等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完善。
  1.2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已保证幼儿能夠尽情的玩游戏
  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
  基于对自主游戏时间的把控,也为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游戏,我园将幼儿自主游戏计划的制定提前至早餐后进行,分享的环节放至水果餐后,(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尽量不占用游戏活动的时间,确保游戏时间保证在一小时。
  2游戏活动过程中因材施教
  2.1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互相学习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运用游戏道具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2.2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
  我相信,我们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有以下几点意义:(1)让幼儿的自主探索更为强烈;(2)让幼儿的天性体现更为充分;(3)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加不断创新。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动物拼图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可以拿起其中一片拼图问,“梓轩啊,这个长得像不像狗狗的尾巴啊?”“像呀,李老师。”“那梓轩能帮老师去找一下狗狗可爱的身体部分吗?”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
  2.3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不同的成长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和做游戏。或者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的做一种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尝试别的活动,从而获得休息;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过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又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增加幼儿团队协作的意识。在我们实际的例子里也是同理,在《梦想王国》活动里,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会可以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予主题提示、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建构;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自定建构主题、自主选择材料建构;也可以和他人共同商讨建构的主题及搭建的材料,教师可能不用过多干预。   2.4注重游戏中的评价作用,让幼儿体验快乐
  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首先,应明确游戏评价的目的。评价能起到激励作用,支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重视游戏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就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游戏的评价环节也一样。 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最后,正确处理好幼儿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或者来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
  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思自己介入的内容,二是反思自己介入的时机。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是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幼儿游戏的线索,估计幼儿行为的意向,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 以一种有益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顺应和扩展幼儿的游戏行为。
  3.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可以发现: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多,幼儿越被动;反之,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少,幼儿主动性就越强,幼儿也越能从自主游戏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但是,如果教师直接指导的过分减少,也可能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一些过激行为。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极端,一是认为间接指导就是不指导,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随意玩,教师无须干预,只要不打起来,在一旁看着就行;二是看到放任自流的结果,矫枉过度而强制介入,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玩,缺乏引导幼儿探索和发展的信心和耐心。 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也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跟教师相处。
  3.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教师何时介入会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何时介入会降低幼儿的游戏热情甚至中断幼儿的游戏进程,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与把握。一般来说,我们要把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意味着,除非必要,否则不要去干预。幼儿自己能做的不要代替他去做,幼儿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要去帮助他解决。要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产生游戏性体验。
  3.3跟踪记录
  对于每次活动,老师要做好跟踪记录,判断孩子的活动目标是否达成,能进行连续多次(至少一月内每周观察一次)的“跟踪”观察与分析。
  4结语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及幼儿个体性格的差异,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幸福。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从而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幼儿能更好地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上冊)(第1版)[M].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62-7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1-53.
  [3]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8-50+242-246.
  [4] 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0-42.
  [5]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2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