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21-02
  “核心素养”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方式和课程教材改革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将核心素养教学提上日程,且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几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这就为高中数学教师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了教学指导。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终端执行者,如何将理论化的教学指导落实到实际;学生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将会作出何种反馈,是本文试图探讨分析重点。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
  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在解读课标中的教学指导时,常常会犯的错误反而是太务实。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某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这是由我们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当新课标到来时,我们的关注点即变成如何落实新课标中对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培养,这确实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就像数学教学本身的矛盾性一样,我们只能通过学生会不会做题来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应试教学下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做的那些数学题中逻辑的美妙之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個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中核心点有三个:全面而个性、适应性、终身发展。对数学学科具有指导意义的两点即在于适应性和终身发展。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可以说,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然而对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就是难以理解的抽象,学不好数学即意味着理解不了很大一部分世界,如何造就全面而个性的人才呢。在理解了这些层次的原因后,作为基层教师,我们才可以开始思考,我们的基层教育需要在哪些地方动刀子,才可以最高效的完成我们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完成了高中数学的学习后,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理解世界;让数学思维成为一种能力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构建
  1.突出重难点,精选课程内容。
  在基层教育中,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普遍困扰就是:赶进度。这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上课填鸭式教学,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时间,题目讲解留于表面,考试前缺少系统的复习和提炼总结,一部分内容还没有搞懂就已经进入下一部分内容。
  新课改的推出,调整删减了部分考试内容,让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素养培养思路更清晰,也给基层教师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仅仅教会他们做题。对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将成为以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区分也可以更有底气,但如何突出重点,精选内容也将会成为教师教育思考中的一个重难点。
  2.把握数学本质,改进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往往教师是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因此,造就了学生只会被动的接收知识而不会自主创新的局面。新课改认为,数学教学活动应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认为这种模式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最有效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以下数学学习能力:
  (1)自主性。
  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其核心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育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中去,才能使学生更牢固的记住知识。高中生的兴趣激发,与小学初中不同,他们更希望教师以更加尊重更加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可以与学生创设一些更平等的讨论形式,适应他们的成长水平,而非一味的套用小学试的“学一学、猜一猜、想一想”等模式,会让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产生天然的抵触情绪。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自主性,自主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放手”,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承担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
  (2)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巧妙地利用变式教学。首先应注意到,有关圆锥曲线的问题虽然难度很大,但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基本相同,解题时几乎都是先假设点的坐标,再从点组成的直线与圆锥曲线对应的方程入手,对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联立的方程组求解。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教师不应只是“就题论题”,应通过讲解直线与圆锥曲线常考题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积极创造适当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解题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体会自己思路与教师指导思路的不同所在,并确定一种更适合自己认识数学的思维。要知道,即使学生对概念、定义等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背的再熟,如果不能成为自己的、不会灵活运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无用的。
  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一点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也与前文提到的适应性相对应,学生要将数学知识真正融入,必须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性。
  值得重视的是,原本非常重要的应用问题,却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最为头疼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步骤,第一个是如何将现实问题转换为数学语言;第二个才是我们平时课堂中处理得较多的数学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而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卡在了第一个步骤上,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量上,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提升应用类的题目数量,运用前面提到的自主性、探究性等、让学生真正把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重视起来,提高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2018(0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