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生共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但阅读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达到引导阅读的目的,老师必须做出深刻的思考,形成一套可适用的引导阅读的策略。师生共读,将使学生踏上理想的阅读之路。
  师生共读 小学生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146-01
  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有效的阅读能提升自身的涵养。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还包括课外的阅读。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要引导学生与老师共读,不断培养其语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1.师生共读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初步完成阅读
  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老师就像前进道路上的明灯,不断指引着学生。在阅读中也一样,要想引导学生阅读,老师自身必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用主动阅读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在课本之外延伸阅读,增加知识的广度。俗话说言传身教,老师的阅读行为不能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比如在学生的晨读时间,学生看着老师声情并茂地阅读,也一定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提升了。在语文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比如老师可以以一篇范文为例,介绍下读书方式,读书心得,甚至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文中的人物、景物、事物之间的关联叙述出来,并把这些分享给学生。老师要做好榜样,让学生学习老师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并在耳染目睹中受到感染,并在行动中跟随教师,逐步养成习惯,习得能力。
  2.师生共读需要师生互动,开放阅读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多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学目的,师生共读同样也需要老师引导方式的转变。对于课文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常从课文分段落,提炼中心思想开始,然后往往大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哪里,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范本。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本身。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帮助学生选读书籍。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读物大都是插图的形式居多。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大篇地阅读文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宽泛地阅读了。师生互动,首先是课堂40分钟的互动,老师这个时间段可以跟学生就文章进行深入解析,期间适时提问和解答,完成初步的互动,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自己观点的支撑。甚至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如果大家回归作者所在的时代,将会怎样。讨论来源于课本,并不限于课本。在不断的互动当中,尽可能发现学生的想法和兴趣所在。过段时间老师就可以围绕相关主题,让学生们相互介绍阅读的作品,比如诗歌、散文、自传等等。而这些都需要老师提前告知学生,而不是临时起意。学生准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阅读的过程。老师更要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能力,比如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试写一篇与自己阅读内容相关的文章,多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师生共读需要不断探讨,做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有些作者的表情达意是体现在文章之中,而有些则比较含蓄,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了解作者的意图。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通过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听完故事展开讨论,说说个人感想。比如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危险,一对夫妇只能存活一个的时候,丈夫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生还,这时妻子大喊了一句话。故事讲到这里时,他让其他学生猜测说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是我恨你,也有学生说是你为什么不管我,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最后老师呈现了结果,妻子说的是照顾好我们的孩子,而故事里的妻子已身患癌症。结果呈现之后,学生能感知到故事中父母对儿女的爱,推及自身,也更懂得了父母的付出,实际也是一堂思想教育课。另外,小学课本中对四大名著略有节选,让人印象比较深的是黛玉进贾府的那段描写。有人注意的是黛玉的外貌;有人看到的是宝黛初见的怦然心动;有人看到的时王熙凤的泼辣,对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与评析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各个人物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红楼梦》其他章节进行阅读,并尝试写好。读书笔记是对阅读形成的结果。文章中写得好的可以借鉴,认为不足的地方自己也可以提出见解,时间久了也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反过来也能提升阅读能力。
  4.师生共读需要相互促进,有序高效引导
  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学生也不例外。老师们开展一个读书节,学生并不会因此走上阅读之路。虽然老师的阅读行为可以感染学生,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能坚持阅读。所以老师就很有必要运用良性的策略促使学生有效阅读,实现有序引导的师生共读。老师可以对一些颇具惰性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询问,去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度。当有些学生确实没有完成阅读任务时,首先老师不要严厉的批评,应该找到学生没有阅读的原因。其次可以跟学生约定时间,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应该有口头或者书面的汇报给到老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阅读的实效。老师在督促的过程中也完成了阅读,所以这种阅读的方式是双向促进的。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沙龙活动,选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去自主进行阅读,并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展开讨论,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通过这种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借鉴别人的思想,最终达到高效引导阅读的目的。
  通过师生共读,老师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真正回归到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点的“容器”,真正学会閱读,使阅读成为师生生命成长中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魏金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10):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