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自读泛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读书时很少停下来去思考。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就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引导学生去自读泛读。
  一、批注促悟,提高学生自读能力
  苏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多读精读、以读促悟是古人自读的妙法,也是今人自读的要领。
  大多数语文教师懂得阅读教学的正确做法,就是必须让学生真正读起来,重默读,重朗读,重涵泳,让学生真读、细读和悟读,通过读去理解文本,积累表达的方式、品味的经验和情感的体验。
  然而很多教师可能会忽略一个方面。如果学生只会开口朗读,哪怕读得琅琅上口,问题回答得天花乱坠却不动一笔,这样也还是不够的,这样下课之后孩子们所学的知识所悟的体验也许就会烟消云散,一无所获。因此我们要善于教会学生在书上做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评点批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学习成果、分享的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教师在“隐性”的指导中,借助课文情境,基于文字、超越文字,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敏于文字,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由于写作时代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在加上作品语言是清代文言文,学生读起来就拗口,不容易读得深入,对文章理解易流于表面,显得非常肤浅。老师就带领学生勾划文章的关键词句,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展开想象,来了解人物内心的焦虑与失望。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为这样一篇著名的作品进行批注,在重点句旁边补上心理描写,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得以丰满、圆润。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批注,再通过多种方法多次的朗读使学生读出文章的精髓,读出文章的韵味。这样的课文学完之后,学生才会铭记于心,久久不忘。
  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书上进行批注时会耽误一部分时间,但这些时间花得非常值得,这是每个孩子一生当中都需要培养的黄金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二、测试摘抄,提升课外泛读质量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仅仅抓好课堂阅读教学是不够的。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语文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一)知识测试,促进记诵
  我们连续多年开展了阅读经典活动,扎实推进了“周月季诵读计划”,通过诵名诗、背名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纳入课程计划,强化背读成果。坚持每日晨读保证学生20分钟自由诵读时间,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吟咏古今诗文,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坚持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设立了班级的“阅读感受本”每组一本,组员轮流写阅读感受,轮流传阅,提高交流展示平台,调动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为了敦促学生切实把小学阶段需要记诵的重点名篇名段熟烂于心,我们还将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通过每学期一次的“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测试”推出阅读典型,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使师生共读共赏、共享成果。
  (二)摘抄名段,促读名著
  然而现在我感觉到,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其实是将名篇名段碎片化和细量化了。多年来,我们更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名篇名段记诵效果的考核,逼迫学生不得不花时间对这些老师划定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而且孩子们往往只会盲人摸象,看到名著的冰山一角,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通读一部完整的名著,更没有能力去思辨这部作品巧妙的构思布局,优美的韵律节奏和严谨的逻辑序列以及优美的情感表達。我们可能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之名剥夺了孩子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时间,打击了少年儿童阅读大部头名著的持久兴趣,弱化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钝化了他们敏捷的思辨力。
  因此,我们在记诵的基础上更注重让孩子通读一本完整的名著。不仅如此,我们还鼓励学生从头至尾完整地梳理这篇名著,进行整本书好词好句的摘抄。名家都说过,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个赖笔头。摘抄很重要。
  但只抄写不思考也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要让孩子对这部作品进行思考,所以每读一个篇章一个段落就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也是极其重要的。摘抄和体会都写进一个笔记本里,才是阅读和消化一篇名著的妙法。
  当然这样的名著读书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高。可以说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和积累测试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我们的名著摘抄笔记则侧重于少数真正热爱读书的,更有兴趣和意志力读名著的孩子。
  我们期待孩子们能够通过这样的读书笔记评比活动,静下心来阅读名著并感悟名著,从中获得知识的力量和道德的提升。从这些散发着墨香的书页里,他们可以丰富情感,充实思想,获得生活的自信与行动的力量,在自己人生未来的道路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结语:在语文教学的精读精讲之外,我们重视学生的自读泛读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打破封闭的教室,复归生活,与大师交往,与普通人交往,纵身跃人语言的汪洋大海,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去品味人生的真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