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小班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小学数学 小班化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9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小班化教学效果,是值得所有教师关心的问题。我们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巧用合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这几方面着手来提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效果。
  1.巧用合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贪玩,好动。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以及培养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他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图片,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如:“图片中那些物体是相似的?”学生们在听到我提出的问题后,迅速开始在自己的组内探讨起来,在经过3-5分钟后,我随机抽取了A组中一名学生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积极地站起来说:“课件中的茶叶盒、水杯是一组都属于圆柱体,图中的纸巾盒、文具盒属于长方体;魔方、积木属于正方体。”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对他提出了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现有的问题,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并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人民币的图片,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即《认识人民币》,你们手里的文具是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买的吗?那你们知道你们手里的文具需要多少人民币吗?”随着我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众说纷纭,我及时将课堂氛围进行了调整,并引导学生观看我备课时准备的人民币,如:“5元、2元、5角、2角、5分、2分、1分等等。”学生们立刻被我准备的人民币所吸引,看到学生们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到了我这里,我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去商店买之前看好的3元的文具盒,请问老师需要怎样付钱呢?”随着我问题的抛出,有的学生说:“老师,你可以付一个5元,让他找你2元。”也有的学生说:“老师,你可以付一个2元,两个5角。”还有的学生说:“老师,你可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學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于是,上课之前,我先是将学生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他们进行了分组,并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引导他们在组内互相学习,如问题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吗?”问题二:“小张家有废旧电池3个,小梁家有废旧电池4个,请问他们两家共有多少废旧电池?”问题三:“小张家废旧电池原有7个废旧电池,回收4个,请问余下剩多少废旧电池?”随着我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迅速在组内积极地探讨起来,在巡视学生们探讨的过程中,我听到A组中成员说:“废旧电池内部是由金属汞、镉、锰、铅等组成的,对土壤和地下水有着严重的污染。”B组的学生说:“小张和小梁家的废电池一共有7个。”C 组的学生说:“小张家的废电池剩余3。”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精神,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完美,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观察事物能力,为其将来初中、高中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睿.谈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7)
  [2]魏完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3]金晓菲.浅谈小班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