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本书阅读,不可管窥蠡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我们的精神壮硕,让学生在精神道路上勇攀高阶。整本书阅读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探究的能力,短章單篇的主体不是学生,所以只有整本书才能带给学生“动态参与情境”的主体阅读收获。
  整本书阅读 动态参与情境 自由阅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6-0005-01
  诚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所言,阅读品味的是人生。世界那么大,未必都可以走遍,但可以“阅”遍,一书一世界,相较之,单篇幅短章节的阅读就好比一花一草一树木,纵使再经典也难以承载整片森林。同理,单篇幅短章节虽是经典,但倘若失去“前章后继”的融合,也难以承载出整个世界,而整本书阅读可以,自发主动地、自由反复地阅读一整本书后,你会发现你在读懂书的同时,整个世界也在读懂你。
  新高考语文课标的第一项课改内容便是阅读,而且强调是整本书阅读。由此观之,整本书阅读对人生而言绝对有锦上添花的必要。深层而论,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阅读可以作文,作文最终是做人。时下,兴趣阅读还未深得人心,而功利化、数字化、快餐化式的阅读早己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早已“蚕食”青年一代,所以慢下来,尽享整本书阅读的乐趣,能够让我们培养语言,锻炼思维,壮硕精神,从而让我们在精神道路上勇攀高峰。
  1.需要一个“动态参与情境”的阅读好方法
  读书容易,而真正的阅读并非每人都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不是单篇幅短章节的阅读,而是走进整本书。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在于“整本”。诚如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所言:“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叶老先生果然高见,时至今日,“整本书”的阅读价值重回舞台。亦如好茶需要好水配,读一本好书也需要一个好的阅读方法,那就是走进整本书,动态参与文本情境。
  不可否认,短章单篇都是经典,亦是精华,红花虽艳美夺目,倘若失去绿叶环抱,也暗淡无趣,因此,短章单篇再经典也有蜻蜓点水失去韵味的时候,而全书整体再耗时也必含细水长流的精华回味。因为整本书才能带给你“动态参与情境”的阅读收获。因为叶圣陶一直坚信,读书心先有境,入境才始为亲,可见,参与情境是整本书阅读的最高境界。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自己先阅读,也可以参考和借鉴资料再阅读,还可以看完后和朋友分享并写摘要心得,更可以利用大数据下的相关文献拓展审美格局。我曾读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整本书阅读下来,里面以书信体格式来展示情节的写法是让我感到新鲜的,为了证实这种用第二人称讲述故事的共鸣,我情不自禁地去链接了同类型的一些经典作品,从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到严歌苓的《扶桑》,再到高行健的《灵山》,当猎取到这些名家著作,均被他们以第二人称口吻来还原情境的写法折服,于是我又情不自禁地重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温故经典时,我深深地参与到主人公的情境,一个“你”字,先道出了碍于深埋心里难以启齿的勇气,更抒发了她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动人绝望但又爱慕的人生经历。是的,整本书阅读并非一个桥段、一个经典、一本书的静态阅读,而是无数读者、无数同类经典著作相互渗透与拓展的动态参与情境的一种精纯阅读。
  对文字最好的尊重是还原情境世界。整本书阅读的最大好处莫过于此,读者收获的不是正在读的作品,而是反复温故的知新过程。
  2.自由穿梭在整本书里,书和读者才皆具灵性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探究的能力,短章单篇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在对经典的短章单篇解读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进行二次创作了,因此,学生阅读的思维是相对不够客观的。
  经典的情节,经典的人设,经典的意蕴在一本书里都是连续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相互叠加的。整本书阅读的作品对象都是经典文学作品,而对作品文本经典性往往需要教师通过自身对文本研读之后提供相应的阅读思考路径帮助学生来品读发现,这看似好的阅读助力下,其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缺乏自由。
  这种“阅读不自由”便体现在,学生对于人设的塑造已是二次塑造,审美已是二次审美。比如,高中必修课本中《雷雨》这部经典剧著作,课本中只选取了第一幕,第二幕和第三幕。其实,《雷雨》作为经典,学生任意选一幕来阅读,都可以再现经典,品味精华。“断层”地阅读一个章节,读者都可以品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可是对于这种形象形成的原因读者未必能真正理解,也就是学生如果不自由自主地穿梭在整本书中,贯通情节,根本没有办法真正还原资本家周朴园的内心轨迹,更没有办法走进鲁侍萍对周朴园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这是短章短篇阅读给予不了的,只有真正自由地穿梭在整本书中,才是“活”阅读。
  自由穿梭在整本书里,书和读者才皆具灵性,读者也能尽享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带来的精神食粮。唯有自由的阅读不可辜负,唯有整本书的阅读才能再创情境,二者相融才会让经典著作盛延不衰,
  整本书阅读理应无关年龄,无关背景,无关职业,无关地域,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急需养成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并让其常态化,因为整本书阅读有“笑看云卷去舒,慢享花落花开”自我治愈功能。
  参考文献
  [1]邱海林.基于资源整合的阅读教学预设[J].语文月刊,2018
  [2]黄娟.高中语文比探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3
  [3]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