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墨子“非乐”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一系列的哲学观点,为国家的治理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墨子所处时期的社会、人文背景以及当时的音乐发展状况,来探究墨子非乐思想形成的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墨子非乐思想对现下中国社会的启迪。
  关键词:墨子;非乐思想;后世之启示
  墨子的哲学思想总结起来大致包括:“简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命明鬼等,其中非乐思想在墨子学说中的比重相当大。”①笔者通过查阅墨子的生平简介及其所处时期社会的大环境,不难发现墨子的一系列墨家思想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而在探讨墨子“非乐”思想的时候一定要从社会大环境、墨子生平经历以及结合墨子其他的思想来进行探讨,而不能仅限于音乐层次进行探讨。
  一、墨子生平介绍
  墨子,我国东周战国初期宋国人,出生于农民之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诸子百家学派中除儒家学派之外受众最多、传播最广的学派。墨子虽创立了墨家学说,但他从小受到的思想教育仍是儒家思想,这一点在《淮南子·要略》有相应的记载。“《淮南子·要略》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学’,后因不满儒家的繁琐礼乐制度,遂创立墨家学说来和儒家学说抗衡。”②墨子所处时期正值诸侯国处于战乱之时,人民生活穷困潦倒,基本的物质生活难以保证,这也对墨子后期墨家学说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墨子一生勤俭节约,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在他看来“民以食为天”,只有人民解决了物质需求之后,精神需求才会被凸显出来,笔者认为,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谋而合,音乐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繁荣兴衰取决于经济基础,但墨子时期甚至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是天方夜谭,又何谈音乐?王公贵胄、诸大夫们只知纵情享乐,丝毫不体恤百姓,促使民不聊生,这也是墨子反对精神享乐、反对奢乐的重要原因。在笔者看来墨子思想具有“务实主义”,这是墨子思想的精髓,是有别于孔子之“中和”思想与老庄之“务虚主义”思想。
  二、墨子时期的音乐概况
  自音乐诞生以来至春秋战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西周初期尤以规模和编制庞大的宫廷音乐著称,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到战国初期,由于各诸侯国的日益强大以及周天子权势的日渐衰弱,使得王权下移,这也使得王室独占音乐的局面破裂,各诸侯国的乐师为适应各诸侯国统治者的享乐需求演变创作出了一系列适合本土审美需求的“靡靡之音”,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例如师旷(晋国),师涓(卫国),师文(郑国),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孔丘、旬卿、公孙尼、老聘、庄周等众多的音乐美学专家,但占据主流思想的有孔子之“礼乐”,墨子之“非乐”以及老庄崇尚自然的音乐观点,这些观点与他们的哲学思想都能够相吻合,为我国音乐后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墨子“非乐”思想
  (一)“非乐”思想的社会背景
  关于墨子“非乐”思想的社会背景笔者在上文中有所提及,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是墨子所处之大社会环境背景,即墨子时期诸侯国战乱不断,加之三国分晋,使得晋国百姓民不聊生,“如《非乐上》说:‘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老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姑尝后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③由此可以看出,墨子所处时期人民生活窘迫,而王公贵胄们却纸醉金迷、贪图享乐,音乐则成为了他们劳民伤财、贪图享乐的衍生物,因此墨子才提倡“非乐”;其次,墨子从小成长于贫民之家,生活拮据,他亲身经历了食不裹腹、衣不裹体的生活,所以墨子才会如此“务实”,进而促使他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若他出生于诸侯大夫之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或许他会很赞同孔孟之道,也就不会出现之后的墨家学说;最后墨子认为过度荒淫的音乐会使民众心生懒惰,思想变得麻木,若过度的推崇音乐,必然导致社会中的一部分劳动力放弃劳动,而去从事音乐活动,如此一来,只会使国家变得更加穷困潦倒,百姓生活更加艰辛。综上所述,在墨子看来,只有“非乐”才能促使国家发展,在一定的视角下也有其积极地影响。
  (二)“非乐”思想的涵解
  墨子的“非乐”思想并不是指反对一切的音乐,而是指反对那些劳民伤财、费时费力、以享乐为主的奢乐,对一些有助于劳作、有助于现下社会发展的民间音乐并不持反对态度,例如一些劳动号子,以及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缓释百姓内心情感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形式简单明了,有助于生产劳动,不耗财耗力,是墨子“非乐”之外的音乐。墨子提倡“非乐”,这并不代表墨子不懂音乐或者不喜欢音乐,据史书考究墨子自身是喜爱音乐的,也懂音律,他提倡“非乐”也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这一点“据《吕氏春秋·贵因》记载:“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艺文类聚》卷四十四曾引《尸子》一语:“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④可以看出。当然,墨子的“非乐”思想也有其腐朽之处,他的这一思想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音乐自身的审美作用与音乐的教化作用,古人在判别一个人学问深浅的时候,会从琴棋书画四个方面来进行考量,而琴(即音乐)是排在第一位的,并且音乐是和文学合为一体的,例如周朝的诗经乃至之后的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例外都是音乐的产物,由此可见音乐对人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
  四、墨子“非乐”思想的时世影响及后世启迪
  (一)墨子“非乐”思想的时世影响
  在墨子所处的战国初期,墨子“非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社會的进步,笔者认为,“非乐”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时代的产物,放在一定的社会框架之下,“非乐”思想是有助于社会的发展的,即人的发展是从物质需求演进到精神需求的,而音乐则是精神需求的一部分,隶属于上层建筑,所以,在物质需求还无法被满足的时候,音乐则体现不出其自身的价值,而过分的追求奢乐只会使国家衰落、民不聊生、战争频发。所以,在这样的时世影响之下,笔者认为“非乐”是正确的,而且只能“非乐”(这里的“非乐”是指“非奢乐、非功利性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与满足百姓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
  (二)墨子“非乐”思想的后世启迪
  当今的中国社会是多元的、开放的,人们的生活也已经能够满足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物质保障,在这样的大社会环境下,墨子的“非乐”思想真的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吗?其实不然,这一思想仍有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笔者认为,墨子的“非乐”思想对当下社会的启迪有以下几点,首先墨子的“非乐”思想其核心是“非奢乐”,在当下这一追求奢靡、纵情享乐的大环境下,墨子的思想告诫人们要节俭,反对过度的享乐,即使生活再富足,也要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其实高水平的音乐并不是指奢乐,它指的是立意深远、饱含真情、技艺高超并且能够引起深刻的共鸣、促进社会积极发展的音乐;其次,墨子的“非乐”思想启迪人们看待、评述事物一定要在相对应的框架前提之下进行,而不能脱离历史、脱离人文、脱离社会大环境去随心评述,要有一定的规约,例如墨子“非乐”思想放在其所处历史时期就是可行的,若放至唐宋时期就一定不会可行。
  五、结语
  墨子“非乐”思想以及墨子其他思想的诞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适应时代潮流衍生出来的产物,它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共同簇就了中国哲学及美学史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注释:
  ①②③ 肖劲飞.墨子“非乐”思想新探[J].戏剧之家,2016,07:289+295.
  ④ 田宝祥.墨子“非乐”思想新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26-29.
  [参考文献]
  [1] 张慧.墨子“非乐”思想辨析[J].东岳论丛,2003,03:128-130.
  [2] 邓军海.从逻辑学角度看墨子的“非乐”思想[J].中国哲学史,2007, 02:32-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