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直观想象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直观想象素养突破传统的空间想象与数形结合,在“数”“式”“形”之间主动建构关联,借助其外在的形式特征进行联想和想象,是解决探究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直观想象的内涵,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更能突显数学知识的魅力。文章以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代数的解法为例,具体阐述直观想象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最后提出提升学生数学直观想象素养的思考。
  【关键词】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它主要包括: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1]。直观想象素养的落实,从学生角度讲,学生要养成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习惯;从教师角度讲,教师要养成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习惯。
  直观想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直观想象指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和理解问题,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广义的直观想象不仅指基于图形分析问题,还指在代数中借助式子的外在形式分析问题,即代数中的“形”。总之,直观想象体现了模型化的数学思维模式,重视问题的类比和转化,将数学知识的呈现可视化,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教师深刻地剖析和理解直观想象的内涵,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获得灵感,提升问题意识。
  一、借助特殊几何体激发直观想象
  从平面几何过渡到立体几何,思维方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表明,他们不具备从二维空间迅速切换到三维空间的能力,因此教师盲目地展开知识讲解弊大于利。立体几何的教学,重在识图,即实物观察和直观感知并行。实物观察,包括观察长方体(黑板擦)、正方体(三阶魔方)、正四面体、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几何体,通过触摸、交流、思考,加深学生对它们结构特征的认识。直观感知,即通过学习直观图的画法,分析直观图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物演示、折纸、观察教室空间等操作,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学习经验。
  四、关于提升数学直观想象素养的几点思考
  數学教学活动是多向的,只有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都积极有效,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教师需要整合信息技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等多种资源,使学生从感官上获得认知,内化为对问题的理性思考,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日渐呈现出效益的最大化。
  (一)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结合在一起,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使课堂教学不再单调。
  1.视频教学
  在教学“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一课时,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春、夏、秋、冬四季森林变化的优美景色,让学生感受四季轮换的周期性,激发学生的想象。观看视频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能够举出生活中周期性的例子吗?”视频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直观想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数学软件
  几何画板、GeoGebra等数学软件具有作图功能和数学运算功能,其中的图形变换功能非常适合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教学。GeoGebra的3D绘图,可以计算出立体图形中线段的真实长度,为学生探究立体几何提供方便。笔者建议对学生进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3.微课教学
  微课具有信息量大、耗时短等特征,而且可以取得短、平、快的效果。因此,在课前或者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进行有效预习和复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需要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需要让学生复习函数奇偶性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将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特征进行综述,1分钟左右就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复习回顾。
  (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1.数形结合分析问题
  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抽象的。如果它们能变得具体、形象,那么学生就可以较好地接受、内化,在接受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中,关于“恒成立、能成立、不成立”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而且十分抽象。但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就可以快速、简便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获得成就感。譬如要论证“a>f(x)恒成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函数f(x)的图象,然后拿着教鞭平行于x轴上下移动,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获得解题思路——a要大于f(x)的最大值,进而形成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即“a>f(x)恒成立等价于a>f(x)max”。这种方法相当于数学中的“无字证明”。
  2.用逻辑框图梳理知识
  思维导图和结构图都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数学中的每一小节、每一单元、每一模块,他们都可以用思维导图和结构图梳理出知识结构,以逻辑框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各个零散却彼此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用“线”串联起来,直观性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
  3.教师要着力引导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要想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好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该学习方法的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教师的引导、演示,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总而言之,教师要发挥好表率作用,既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又要选择最优化的问题解决办法,强化知识和方法之间的联系。
  (三)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紧密联系
  教师重视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提升是因为其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而且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并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紧密相连。比如在求形如an=xan-1+y数列的通项公式中,我们可以借助代数直观运用“待定系数法”的方法求解。这其实就是一种“构造法”,或者称作“模型化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提升了数学建模素养,而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数学逻辑素养,又在运算的过程中提升了数学运算素养。
  总而言之,直观想象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学生从对复杂的数学符号理解转化为对图形的理解,提升数学问题的可视化程度,增强与数学活动经验的联系,加深数学文化的厚度。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将直观想象落到实处,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