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联合在广西骨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方法联合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临床实习的6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临床带教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任务驱动联合案例教学方法,而对照组只采取临床传统教学方法,每组均为30名学生。结果:研究组实习同学的实践能力评分、理论知识的评分、实习评估的分数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在临床带教中,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结合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临床教学;骨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025—02
  随着我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逐渐无办法满足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1。临床实习,不仅是医学生向真正医师转变的关键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基本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2。总结近年来骨科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医院骨科的实际情况,对临床教学培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改善,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临床实习的6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实习生均为广西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依据临床带教的不同方法,将60名学生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其中研究组同学性别为女16名、男14名,对照组为女15名、男15名。在骨科的实习时间都为1个月,带教老师为助教或科室高级住院医师。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联合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教学法。具体的教学方式为,研究组:带教的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引入与教学要求相关案例,辅助开展教学工作,并根据实习同学的操作能力来调整工作任务;带教老师应在病房带教中,选择常见骨科疾病为案例来教学。在上述教学结束后,适当设置教学任务,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思考解决临床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带教,定期安排集体讲课,此外,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一起查房,并让学生参与到临床各种类治疗工作中。最后,在结束对两组学生的教学任务后,综合评价所有学生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并及时记录评分。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参照教学大纲要求评定两组临床实习学生的考核情况,总共从理论知识考核、技能操作、以及实习生评价,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其中,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总分为100分,且其分值和考核实习成绩成正比。院内自制问卷表,从态度、技巧、能力方面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定人员为骨科68例患者,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数*100%。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x2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教学试验实习生在骨科最终考核成绩的比较。经过严谨的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实习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评分,且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详见表1统计。
  2.2 两组教学试验实习生在骨科接诊中的满意度比较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学生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评分,且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联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式,对培养实习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将有积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实习同学的实践能力评分为(82.25±6.25)分、理论知识的评分为(87.06±10.24)分、实习评估的分数为(85.49±12.01)分;对照组实习同学的实践能力评分(65.78±8.56)分、理论知识的评分(67.02±13.67)分、实习评估的分数(65.56±15.12)分。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因此,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结合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洪涛.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44—45.
  [2]李志,毛桐俊,曹衡.案例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