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面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小学生抗挫败能力、激发小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小学生团结互助能力等方面已受到有关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对提高以上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与疏导,以提高他们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结合小学生身心和心理特征,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培养孩子们对体育的兴趣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策略,从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疏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17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孩子對体育的兴趣程度高低直接关乎着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这也直接关系到小学体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体育课中,需要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深入分析他们身心特征,从而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小学时期学生的身心特征
  (一)生理特征
  小学时期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可爱活泼,身体也处于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都在慢慢完善中,这个时期的孩子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比成年人快,因此,这个时候加强体育运动,对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神经系统也比较活跃,容易产生兴奋感,这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中常常坐不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二)心理特征
  由于小学生心智还尚未成熟,注意力难以做到专注,思想简单,但其心理情绪易波动起伏,好奇心与自我表现欲望超强,思维能力敏捷,渐渐的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判断辨别能力开始初步发展中。但他们这个年龄段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通常会按照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去选择做一件事或参加某项活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充分发挥兴趣的作用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
  (一)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都很强烈,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体育教师可以适当的保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以添加新的相关体育素材,让孩子尽量掌握与吸收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体育课程最好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室内尽可能选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相关体育标准动作或图画等,给小学生讲解运动技巧,而后再到室外开展实践教学。
  (二)控制体育训练的强度
  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都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体育教师需要将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的形式来参与体育活动。针对身体素质各不同的孩子,运动训练强度也应有所不同;还有学习接受能力略有差异、高低不等的孩子,也要进行分组,实施因材施教,适当的控制运动训练强度。当孩子完成了相关训练时,会不断发现自身内在潜能,在很大程度上可加强自身的成就感与提高自信心,还会加深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三)融入游戏
  小学生普遍喜欢玩乐、嬉戏,这是孩子们身上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抓住孩子们爱玩的特点,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因为游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灵活性,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度。
  (四)教师正确的引导
  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往往会凭着自我的喜好或对某事物产生的初印象好坏而做出相应的兴趣选择,而对体育的真正认知非常肤浅,在体育兴趣选择上通常是茫然且缺乏方向感的。
  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他们的身心特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树立积极的体育运动观念,让孩子们对体育项目有更深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进一步强化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小学高层管理教育者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与疏导孩子们体育兴趣,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身体所有感觉器官和四肢更加的协调,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度与参与度,使得孩子们在体育课堂上更加的活跃。积极、主动,也利于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以更好地疏导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