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以广州市白云区金沙小学语文科组为例,分析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现状,并初步探索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策略,以金沙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经验,为面对共同境况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校多区;学科教研;教研共同体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小学建于2008年,是廣州市政府民心工程金沙洲新社区配套公办学校。因办校水平不断提高,金沙小学逐渐成为金沙洲社区内优质教育学校。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供给更多的基础教育学位,满足社区居民教育需求,金沙小学于2015年至2017年短短三年间,接收了金沙洲区域内初具教学硬件的三个校区,形成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金沙小学不仅学校文化、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科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占据重要学科地位、教师人数众多的语文学科教研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现状分析
  (一)语文学科教研组管理现状
  金沙小学由一个校区扩大成四个校区,语文是每个校区都需要设置的科目,语文教师散布在一校四区。传统的教研组管理模式是由一位或两位教研组长带领,年级或年段备课组长配合,形成“金字塔形”管理模式。传统的教研组管理模式运用于地理位置分散、教师数量众多的一校四区语文学科组管理,容易造成管理效率降低的困境。
  (二)教师团队构成现状
  一方面,金沙小学由一个校区扩大成为四个校区,由10余个教学班增设至49个教学班,教师需求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因教师编制有限,无法及时满足突增的教师需求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金沙小学增加了非本校编制的教师数量,以填补教师需求缺口。非本校编制教师来源有:其他中小学编制教师、政府雇用教师、顶岗教师。
  教师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教师是应届毕业生,熟悉语文教学理论,但是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参与一线教学后,容易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有的教师来自其他小学,有一定的甚至是丰富的一线语文学科教学经验,带有原生学校的工作惯性和文化习惯,未能马上适应金沙小学的教学工作环境;有的教师来自中学,可能所从事的教学科目不是语文,而是生物、历史、科学等中学设置的学科类型,从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跨专业、跨学科……教师来源多样、类型复杂,受教育背景以及与先前的教学工作情况差异大,不同的教师到我校工作后都或多或少面临不能与校共融的问题。
  (三)教师在校日常工作基本情况
  多种类型的教师加入到语文学科,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分布在四个校区各个学段。语文教师平均周课时量不少于10课时,同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完成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时需担任班主任工作,兼顾保证学生安全责任工作、卫生防疫工作、参与学校活动排演工作、家校沟通工作等。语文教师因兼任工作耗时而繁杂,挤压了其用于专业知识积累、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时间,也挤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
  (四)学科教研现状
  科组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步基本完成,已经收纳各年级教学所需的课件,为科组内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参考。目前,我校语文学科正处于新旧教材更换期,统编人教版教材逐步推广使用,新教材所需的教学资源仍需不断补充完善。
  目前,金沙小学语文科教研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研讨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组织全科组教师共同听课、评课,其中骨干教师展示示范课、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的常态课,提高和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显著作用。然而,因学校校区增多,同一年段的教学班因迁就学生就近入学原则被割裂到各个校区,同一年段的教师也因此散布在各个校区各个学段,虽然都位于金沙洲社区内,但交通不便造成空间区隔感强烈,教师聚首需耗费路程成本,因而集中进行教学研讨的难度不低、效率较低。
  (五)教研组文化生态
  首先,应用传统科组的管理模式,由一位教研组长牵头、各年级备课组长配合、全体语文教师参与的“金字塔形”管理模式。由于地域距离,学科组长引领效率、教研活动落实效率等大大降低。
  其次,金沙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教师数量大,来源复杂,受教育与工作背景多样,教师本身带有的思想文化印记鲜明,并且散布在一校四区,担任工作多而杂,齐聚进行教学研讨的成本高、机会少。不同校区间的教师不熟悉,甚至互相不认识。
  二、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策略
  (一)增强文化认同,构建核心文化
  金沙小学建于2008年,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已经树立“让每一粒沙子都自华闪光”的办学理念,形成“阅读悦纳 自信自华”的校训和“尚智尚趣 至简至朴”的校风。金沙小学沿着其所形成的文化不断发展,同时也因其不断发展充实其自身文化。在金沙小学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的影响与指导下,金沙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形成具备自我特色的核心文化,以核心文化引领科组的专业发展,同时以其自身的发展不断丰富其核心文化。
  教师分布在各个校区,教师构成多样,语文科组应该以包容悦纳的姿态欢迎与接受每一个科组成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学科知识包罗万象,一校四区的金沙小学语文科组也应该是个包容悦纳的科组度量,这是科组核心文化的底色。
  (二)完善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教研组团队顺利运作的前提与保障,也是教研组核心文化的显性表现。对于成员分散在四个校区的金沙小学语文学科组来说,完善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制度的有效执行与落实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为成员杂芜、工作位置分散造成的信息指示不明确、流通不顺畅引起的效率低下问题。
  每学年开始前,金沙小学教导处会为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向新教师详细解读《金沙小学教师教学教研管理须知》内容,明确金沙小学教学教研管理的具体标准,让新入职教师了解制度内容并逐步实施,使之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习惯,由硬性的制度要求转变为制度文化。   制度的具体落实需要依靠人的力量。为了实现对各校区教研组成员的有效管理,金沙小学语文科组在校本部设立教研组组长、分校区设立了教研组副组长,对教研组组长负责,负责所在校區的教学教研管理工作。教研组组长、各校区的教研副组长、各年段的备课组长构成了一校多区的语文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梯队队伍,为一校多区的语文教学教研举纲。
  (三)延续教研传统,创新研讨形式
  金沙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有着教研的历史传统,每位教师每学年都会参加至少一次课例研讨活动,展示优质示范课。延续教研传统,金沙小学语文科每学期都会开展主题课堂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语文科组开始尝试进行主题式的课堂研讨活动,如“课堂有效提问”“低年段识字教学”等研讨主题,进一步指定研讨范围,提升研讨深度和效率。
  教学研讨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拓展到一校四区后,参与课堂研讨活动的听评课教师面可以适当调整,如同校区语文教师听评课、跨校区同年段语文教师听评课等。另外语文教师分散在各个校区,语文科组集体备课研讨的消耗的成本增大,网络教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教研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工作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内容,并且通过网络获取共享的教学资源,随时随地可以温故知新。
  (四)整合资源,提升教研资源质量
  每一位教师都有个人知识库,并且不断地丰富。然而由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直接接触学习的机会较少、沟通交流不深入,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流通范围不广,教研组教师知识资源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建立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论、科组集体知识资源库系统化,进行储存、交流、应用,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金沙小学语文科组每学期期末都会搜集每位教师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教学教研资源,建立教案库、课件库、教学知识库等资源库,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上传至学科组群云端、刻录至光盘等方法进行保存、整理、交流、检索。每位教师都能挑选适合的资源进行优化并应用于教学上,而后上传优化的教学资源,逐步提升科组资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文勇,李蓓.以小专题研究助推教研组建设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
  [2]黄玲莉.基于文化建构的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3]徐伯钧.我国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09).
  [4]阴祖宝. 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变革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刘裕权,林伟.国内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城乡结合部一校多区小学成长共同体建设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201730124)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