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课例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对略读课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略读课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越来越成为每位教师研究教学的重点。文章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实施“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追求“教略”而“学丰”的教学境界。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些都明确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各种阅读能力。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行以来,课程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核心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材二、三学段中,略读课文占全部课文的46.9%,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由此我们便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近年来,我们小组承担了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略读课文的定位与实施行动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针对略读课文存在的问题,分小组对案例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我们小组对“研学后教”课堂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组长引领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次教学及反思,初步探索出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实施“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追求“教略”而“学丰”的教学境界。
  一、用足教材,学习提示引路
  在教材的编排上,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小段学习提示,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连接起来,这段“连接语”(也称“导语”,下文表述为“导语”)的用处很大,不可忽略。这段文字承上启下,而且明确提示了文章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在进入略读课文的学习之前,要引导学生浏览引导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默读,画出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能明白学习的任务和重点是什么,帮助学生自学。例如: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导语是:“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生在这段导语中可以了解到这节课要学习的是关于北国天山的文章,读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和“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同时也明白,这篇文章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值得积累。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读书的针对性就更强,这也是学生自学的一个引导。
  二、放手实践,自读自悟要“足”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时间。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学习略读课文的任务后,给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让他们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例如,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篇幅长、故事性较强的略读课文,课文内容极具吸引力。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抓住人物神态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如何放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要给足时间,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让他们阅读,逐步去感受、体会。回顾课堂,在谈话引入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研学任务,给学生5分钟时间初读,提出初读要求,让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再读课文,提前进入感受课文,哪怕是后进生也有足够的时间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交流中适时扫清字词障碍,为进一步研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重点聚焦,教师引导求“精”
  虽然略读课文的教学讲究“略中求精”,只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但“粗知”并不等于“浅知”。如果教学只停留在初读阶段,教师在精读初期不作指导与点拨,不加以总结与反刍,就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上,指导求“精”,要抓住重点。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可以提出研学问题: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学生可边读边做批注。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研讨研学问题,把时间还给学生,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在句子旁边做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小组合作交流,用汇报感悟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交流汇报时,教师适时点拨,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交流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的景物时,说到“景物是那么新鲜、漂亮,动物是那么可爱,植物是那么自由……”正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作者心情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除了园子里的景让作者难以忘怀之外,还有哪些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就想到了园子里的事,纷纷举起双手,踊跃发言:“作者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从“我把狗尾草留着”“祖父大笑起来”“还在笑”“祖父给我讲解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等语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寻求阅读方法。学生的个性与自信能够推动课堂教学,学生快乐地学习着、快乐地收获着。
  可见,“精”读的点要突出、集中,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要反复斟酌,将着力点放在学生的疑难之处,突破重难点。
  四、内引外连,拓展延伸需“实”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提示中的问题、满足于教材本身,采取单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沟通课内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搜集资料,拓展阅读
  要加深略读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主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五年级下册的《梦想的力量》,瑞恩是为了让非洲的每一个人喝上干净的水而不断努力,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先圖文并茂地介绍非洲缺水的情况。再如《金钱的魔力》一课,课前先让学生读读《百万英镑》这部短小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更好地领悟拜金主义是不可取的。
  (二)补白文本,升华情感
  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略读课上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阅读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略读课文教学,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教学的“宽度”,而非“厚度”。如五年级下册的《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在探讨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的原因时,可以适时设计小练笔: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在文章令人遐想的“空白”处,通过“补白写”的训练,去发掘文本的文外之意,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三)小结写法,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的学习,是为了巩固前面精读课文学习中所学到的方法,也是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课堂,但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炼他们所用到的方法。所以,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前,教师需要总结一下当堂学习所运用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方法,最好就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感悟写法——研学拓展——巩固写作方法。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珍珠泉》一课时,让学生摹仿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仔细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写下来。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一课的教学,教师可边解决学生的研学问题边小结本课写作方法: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写写生活中的事。
  略读课文教学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希望今后,大家可以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让略读课文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平台,绽放略读课文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方亮辉,赵培敏.教学探索: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曹鸿飞.略读有道——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方亮辉,赵培敏.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Z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