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三年级是习作指导的关键时期,从当前习作教学来看,存在着重指导轻修改的现象。其原因有很多,诸如教师自身业务素养不高,对习作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等等,但更多在于旧版教材中对习作修改重视程度不够。翻开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我们能欣喜地发现教材对习作修改非常重视,并且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笔者依据统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词句段运用”,结合自己实践提出对习作修改的思考。
  一、细心解读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
  习作从句子开始。统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中,共呈现了三个常见病句,并且单独展示,运用了三种修改符号。其目的在于明确告诉教师与学生,从现在开始,学生要学会运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以便消除习作中常见的表达“错误”。研读三个病句:第一句话中运用表示改正的修改符号,修改句中的错别字“以”;第二句运用表示增补的修改符号,给句子增补残缺动词“戴着”;第三句运用表示删除的修改符号,删除句子中多余的顿号与“西瓜”一词。
  表面上看,这仅是修改病句,但是认真研读后就会发现,教材中已经明确要求“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三个病句也是一种“微习作”的体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第二学段习作修改明确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通过这三个病句的修改,可以对接下来的习作修改教学形成明确清晰的定位。这里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明确“明显错误”。对于学生习作来说,从字词语句到段篇结构,错误可能有很多,但是如果要求学生在三年级就全部掌握,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教师要对照“词句段运用”这一病句修改,引导学生重视习作修改环节,并通过教学与练习准确解决习作中的明显错误,即错字错词、句子成分残缺与重复多余。
  二是明确“如何修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结合习作要求,在其学习中应明确做到“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通俗地说,针对学生习作修改,一是要使用标准符号进行修改,二是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是明确“从此开始”。从教材内容来看,其要求是连贯的,针对之后的单元习作,都在不断强调 “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因而教师要主动与编者对话,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将其修改习惯始终贯穿于学生的习作之中,以期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精心设计教学,积极落实修改任务
  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应跳出病句限制,站在学生习作修改的高度进行落实。毕竟这关系到学生习作素养乃至习惯的养成。这里笔者建议,应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加以贯彻落实,具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如下:
  1.出示问题段落
  建议主动拓展,除了教材指定的三句话外,还要依据修改要求设计一段话,以便让学生进行练习,从中实现技巧迁移。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修改病句,仅仅是个开始,而不是全部,课标中针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也指出了“写好段”的具体要求。问题段落的呈现,不仅实现了从写好句到写好段落的过渡,还为下一阶段指向“篇章结构”“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的习作修改做好了铺垫。
  2.学生自主修改
  对于段落修改来说,首先要善于发现病句,没有发现,也就谈不上修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声朗读,通过对照能够发现语段中的问题,并结合修改符号尝试修改。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的尝试修改,又是学生技巧掌握的反馈。通过这一练习,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没有发现语段中的错误”“修改符号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暴露出来,以便在下一环节中进行调整。
  3.师生同步修改
  这一环节重在教师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修改反馈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以便能够突出重点,提高修改实效。与此同时,还要将示范段落放大,或者用大字进行抄写,便于学生从中真切感知其修改过程。另外,教师在修改的过程中,还要与学生做好呼应,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从中掌握技巧,并且做好修改美观、整洁等细节工作,给学生树立榜样。
  4.课堂激趣修改
  三年级习作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中明确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而对于习作修改,教师不应讲解过深,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要领的基础上,突出兴趣激发。如有可能,可以将一些与修改有关的故事进行呈现,以便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修改的快乐与自信,享受这一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依賴于教师的精心设计,比如可以多元呈现修改内容,可以是学生的部分习作,可以是整篇习作,等等,形式多样。
  三、着力修改升级,注重人文素养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多体现在他们的谈吐表达上。对于学生习作来说,前提是要学会修改。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修改,仅仅是个开始,修改“明显错误”也只是起点,到了高年级,还要做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因而对于习作修改来说,工夫也在课外,需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延伸设计,做到长期坚持,长期训练,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创造条件。具体来说,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专项修改训练
  习作修改,也属于一项技能,学生要熟练掌握还依赖于长期练习。具体来说,可以结合“用词不当”这一病句类型形式,选择若干类似语段集中修改训练;也可以针对“句子残缺”进行专项集中训练。这样分门别类,进行类似“条件反射”的训练,便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不过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训练内容可以多样,形式可以变换,但其修改的着力点要逐步提档升级,而不能老是集中于字词修改上。
  2.推促习作评价转型
  习作讲评要结合其修改进行转型。如有可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集中评价,教师可以不在意学生的习作内容,不在乎他们怎么写,但要关注他们是否进行了修改,修改得怎样,最好直接通过分数或者等级将学生的习作修改体现出来。比如修改内容较多,改后更为流畅的可以评为优秀;没有修改或者修改较少的进行降级。开始时,可以鼓励学生学着教师的模样,运用红笔进行修改。另外,教师要更多关注修改态度、修改过程,而不必在乎其修改内容、修改结果。相信学生修改多了,其水平自然会提高。
  3.做好长期准备
  修改也属于一项技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习惯。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醒,不断强调,便于学生形成修改的意识。与此同时,要结合班级习作训练,同步增加修改频率,要求学生在习作训练的同时要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还要通过修改注重对学生品格的磨炼,引导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实现自我超越。
  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教师既要重视作前指导,更要重视习作修改,以便通过习作教学最终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世,在提高他们习作表达水平、推促课堂精彩生成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潞城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9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