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一节内容,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和“基因在染色体”两节内容后,是更进一步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学习。本节内容是一节经典的传统课,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意,体现新课程理念,是教师所需要仔细思考,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仔细研读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师参考用书,分析学生的学情,为此我是这样设计这节内容的教学计划。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本节内容仍然是以人类红绿色盲这一遗传病引入,给同学们展示检测红绿色盲的图片,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以生活中哪些工作不适合红绿色盲患者这一话题引起探讨,以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以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引导同学们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并且结合“色盲发现”的故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道尔顿的家族之谜”,达到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降低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难度的目的。这样的教学不仅复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如何去分析伴性遗传的方法。
  本节内容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与生活实践联系比较紧密,不再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分离,学生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不能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教育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生活为生物课堂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素材,使生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并应用生物学知识。如让同学们讨论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让学生以遗传咨询师的身份为一对夫妇提供医学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从中获取生物学知识,又可以让他们有一个职业体验。所以“学以致用”,这才是最好的体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领悟到了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
  当然本节内容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回顾课前和课中,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教学过程仍显粗糙,感觉自己在背着精心准备的教案,缺少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在引入教学的过程中,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这点上,缺少了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精神的养成培养,而这正是我们生物学科教学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够,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在这个基础上去获得知识,比较教师的教授更加直接有效。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再次要分析学生。要在传统课中上出新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更加有效的获取知识。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反思小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思想碰撞,形成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法,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及时补充拔高,鼓励学生。教学过程层层推进从简单到复杂,推进式落实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总之,通过这次课,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课本知識,同时也是教师展示自我,感染并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