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的本真在于思想上的“共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都极为熟悉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三个层次的重要程度理应是逐层递增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却会出现过于重视技能与方法却忽视了情感引导的现象,这应该是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的问题,因为思想情感的渗透是阅读最本真的价值体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能意识到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从而汲取营养然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阅读 思想 情感 自主 体会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187-01
  纵览近些年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散文与小说这两种文体的考察相对较为频繁,其中小说更略胜一筹,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命题选择只怕与小说与散文主旨的理解相对更为含蓄有不小的关系,也就是说,对阅读中情感的渗透应该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而这一点也恰好与生态课堂建设、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等理念相契合,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内容。
  1.把握阅读技巧与思想的关系
  倘若我们抛开具体的课文而用抽象的眼光来看待阅读教学这一过程,其实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个重点环节,一个是偏基础能力培养的阅读技巧的提升,另一个是偏文化素养培养的思想内涵的理解,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点,它们互有关联但侧重点又不同,平衡好他们的关系则有利于把握课堂节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
  以《落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偏文章是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朱启平所写的一篇以日军投降仪式为主要内容的新闻通讯稿,所以,在带领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既需要学生从中掌握获取新闻信息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理解新闻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主旨,但这两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可是完全割裂的两个环节,前面对新闻阅读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以及语言的简练等要点的把握是后一部分理解文章思想主旨的前提,而对文章思想主旨的理解却会在对文章的层层分析中逐渐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时注意引导学生重视一些重点描述或带有感情色彩的内容,将对文章重点信息的分析与思想主旨的理解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意识到文章的思想倾向,最终把握住文章的重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重视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思想内涵的理解在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我们还是以以往的教学方式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依然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究能力的目的,只有构建生态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自主性,这个文章主旨理解的过程对学生才会更有价值。
  以《鸟啼》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所写的一篇散文,主旨又与生命的意义有关,其实这样的文章对于读者而言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因为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来本身就会产生一些不同的理解,更何况又是这种能引起读者联系自身生活经历与思想的命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把学生当作接受者然后让他们接受我们固定认为的作品主旨,而应该真正把阅读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为他们施加固定思维,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鸟叫的生机,通过作者有关生与死的描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去体会生命的意义,通过提问、对答等方式与学生多做互动,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向死而生”这个词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3.创设让学生进入“共情”的阅读氛围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著作《毛诗大序》说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换句话说,一篇内涵深厚的文章其中必然包含着创作者的无线情思,其实,我们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也就是在引导他们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所融入的感情,所以真正良好的阅读氛围,应当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对作者以及作品产生一种“共情”,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体会更为深刻。
  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借“地坛”这一处在他心中与他有无限关联的“荒园”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剖析,就作者而言,他的人生是充满磨难的,残疾之后无法站立的他有着常人都会有的自我怀疑、自我逃避,而地坛就是他寻求心灵宁静的地方,地坛就犹如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见证人”一般,这里让他想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让他对母亲的爱理解地更为深刻,而要想并没有与作者有相同经历的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那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一种“共情”,比如让他们思考自己生命中的不足或常常抱怨的事情,比如引导他们去回忆每当自己难过痛苦时父母的表现,只有读者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作品所应产生的情感共鸣才会更容易建立,而这也才是阅读的最高层次,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并获取自身思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情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只有构建生态课堂,创设能让学生感受到“共情”的阅读氛围,给予他们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散思维,才能让他们能在阅读中与作者、作品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从中汲取到更具精神價值的营养,继而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 高中阅读教学的情感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罗华勇. 农村普通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34-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