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水平在提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抛在了身后,一个一个地成为一个留守儿童,但在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尤其重要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本文调查分析了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不同的留守类型和自卑心理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助于消除其自卑感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感
  一、留守
  “留守”一词中,应该是把“留”字当做古汉语字典里“遗留,留下”的意思,把“守”看做是“守住,守候”的意思。所以“留守”的意思应该是留下来守候的意思。在英文里的“留守”有stay-at-home和leftover。Stay和left都是动词:留下,遗留,落下,呆在的意思。可以看出,尽管中外文化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对“留守”的理解意思还是相通的。留守是留下充满渴望的等候,充满希望的期盼。
  二、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词是由1994一张在瞭望上发表的《留守儿童》中首次年提出的,当时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孩子则被留在国内的由亲人抚养。[1]
  “留守儿童”的定义主要包含三个因素,第一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的一方外出的孩子;第二是父母外出时间的长短;最后是孩子的年龄。基于这三个因素,研究者们对留守儿童的定义也略有差异。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至今仍然没有统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段。比如:段成荣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的一方外出,孩子留在家乡生活的14周岁及以下的的儿童。[2]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3]
  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几乎是一致的:主要是指由于农民工群体长期在城市务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在农村家乡而不能够同父母一起生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本文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由于父母双方出都外出或者其中的一方而被留在农村由他人继续照看的未成年青少年及儿童。
  三、自卑心理
  阿德勒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家,他对自卑有着其独创的解释,他将自卑分为自卑与自卑情节,自卑情节是一种愈积愈烈更深一层的自卑。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只是自卑的水平不同,表现的方式存在差异而已。[4]
  张永慧曾在《浅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中》阐述,自卑心理是指个体不以积极地心理来确认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反而采取否定性评价,由此而产生的消极的心理活动,他们主要表现为孤僻,敏感,情绪多变和悲观。[5]
  费穗宁将自卑定义为一种消极的、否定的心理状态。总的说来一般表现为过分轻视自己,否定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是不可能赶上别人。[6]
  自卑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卑就像地上的野草,春风吹又生,没完没了。我们在这里结合相关的调查报告认为自卑就是妄自菲薄,一种性格上的缺失。
  四、自卑感的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平均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各个维度的分数也相对较高,而分数与自卑感程度之间是成正比关系。说明了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是严重的。不同纬度之间比较,留守儿童在学业能力上的自卑程度最高,这说明了留守儿童大多更加关心自己的学业成绩,并且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极大地不满。
  然而,自尊和社交信心方面对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影响比较大。首先,自尊与其学业能力二者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其次,在社交方面,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互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小的自信心。留守儿童在回答客观问题时,也表明其在社交方面能力比较差。
  在体能、外貌方面,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相对较低,可以得出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在体能和外貌上面表现出的差异的比较低。学习期间的学生仍然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儿童都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不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外貌。
  2.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所分析的材料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对自卑感的尊、社交信心以及学业能力三个维度有较大的影响,总体女生的自卑感水平高于男生。而性别差异在外貌、体能方面体现的影响不大。其原因可能是传统的“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仍然是很严重的。
  3.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在年级上的差异
  不同的年级,老师儿童的自卑感上差异不明显。各个维度分析比较,自尊及学业能力两个维度略有不同,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心理的成长,学业的深度、难度的加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在小学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到了高年级,成绩却很差。许多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社交信心、外貌、体能三个方的自卑感差别不大。
  4.不同留守类型间的自卑心理差异
  根据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双方都外出还是其中的一方外出可分为二种不同的留守类型。分析结果得出,儿童留守的类型对儿童自卑感的影响甚小。因而,不管儿童留守的类型是哪一种,儿童的自卑感的程度是一样的。
  五、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首先,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及提高责任意识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减少“重男轻女”的思想。新的时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我国的农村比较严重,我觉得父母们应该减少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不要觉得男孩一生下来就比女孩尊贵,而应该平等对待。
  2.学校方面
  首先,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详细记录,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家庭背景、日常行为和思想表现,以加深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认识。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以积极乐观态度的学习、成长。其次,多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一个重要学生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对于留守儿童也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应针对性的安排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课程,并且安排特殊的心理学教师进行授课。
  3.社会方面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有关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加强家长或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等法律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和电视媒体的作用,促进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促进社会力量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1]一张.留守儿童[J].瞭望,1994,(45).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約.1989.
  [4]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作家出版社.1986.83-85.
  [5]张永慧.浅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2008.
  [6]费穗宁.社会心理学词典[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郑雨梦,1996年1月21日出生,女,汉族,籍贯:进贤县,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学原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