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有效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了重点研究方向。与之对应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实现呢?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实践、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师;教师专业能力
  作者简介:叶冬生,湖北省洪湖市龙口镇中学教科主任,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湖北  洪湖  433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研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教师自我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编号:JB201614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018-02
  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倡了近三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伴随了三十年,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入,从而涌现出许多典型的课改学校和模式。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家又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框架,明确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点。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满足核心素养教育的更高要求。
  一、丰富教师的研修形式,提升其核心素养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主要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途径组织活动,重在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学校应以教师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以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确定研究对象,同时还必须丰富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1. 立足校本研修主阵地,丰富研修内容和形式。校本研修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当前主要采取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学科公开课或示范课、教学评价等形式进行,缺乏有效性、实用性和积极主动性,为此,教师在坚守校本研修主阵地的前提下,还应丰富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丰富学习内容。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并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技巧。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其次要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使教学活动具备有效性,这些都是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和构建。从学习内容上看,围绕核心素养主题开展的学习和研讨,可以由学校组织编写学习资料,确定研讨主题,开展研讨活动;也可以由学科教研组组织编写学科核心素养资料,以明确学习内容,开展主题研讨活动;还可以由教师编写以“我心目中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教学活动”等为主题的文章,学校再组织交流与研讨;甚至可以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如以“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核心素养让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怎样的学校生活具备核心素养”等为主题,再让教师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互动,教师自觉地将共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打造具有核心素养的新课堂。
  (2)打造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交流和展示往往是校本研修的精彩环节,更能展现教师的学习成果,凸显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此,教研组应精心打造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形成校园特色。比如,建立校园微信群,展示精彩课堂片段;开设校园网站专栏,展示教师撰写的专题文章或学习心得,供教师交流和研讨;开辟校园内刊专栏,发表教师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或独到的见解,供教师学习、借鉴;增设校园影视宣传窗口,树立学习榜样,展示教师风采。
  2. 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探索网络研修机制。当前在线教育已初具规模,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针对教师的网络培训形式都比较单一,且缺乏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网络教研,以实现研修效率的不断提升。
  (1)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发挥舆论导向和行为引领作用。如开辟“核心素养”专栏,介绍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供师生学习;开辟“校园动态”专栏,及时宣传具有核心素养的校园事件,以有效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开辟“我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与教学”等栏目,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让师生充分发表看法,在学习、讨论中形成争鸣和共识;通过“校园影视”专栏记录校园事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报道,形成学习、宣传、讨论、践行核心素养氛围。
  (2)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专题网站,及时播报课堂教学动态。学校教学专题网站是课堂教学交流的主阵地,笔者认为,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将线下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延伸到线上,从而使没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也有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从而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提出更多的见解。
  (3)充分利用教师网络工作室,让教师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尽情地展现。在网络工作室中,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阐释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看法,并上传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从而形成自己的网络资源库。通过这一教学措施,教师在学校线下的工作得以在线上继续延伸与扩展,同时还能与其他教师加强沟通,从而形成共同备课、共同教研、共享资源的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
  二、定制核心素养课程,打造特色模式课堂
  核心素养理论为教学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就应从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活动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调整。笔者认为,要实现核心素养课程的定制,就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加以落实:
  1. 整合现行教材,打造模式课堂。在现行教材没有修订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同学科甚至不同学科的课文或章节进行整合,以满足发展核心素养的集中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教学对于学生成长有价值的知识,通过集中研学,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由此,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打造模式课堂,让每一位教师或每一位学生都通过学习程序完成教或学的任务。
  2. 重建校本课程,打造特色课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自编校本课程,打造校本特色课堂,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素养要求。比如,现行教材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教材内容较少,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如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你我他》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故事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运用的实例,懂得学会学习以及健康生活的现实意义。通过编写校本教材《角色与责任》《我的生产与劳动》《长大了我去做什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亲身感受自己在当地的劳动过程和生产生活过程,真切地领悟自己的现实与理想有多远。由此,教师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并指导学生亲身参与,打造校本特色课堂模式,才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活动教学。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活动中来,要真正把教室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展示学习、深化学习的“学堂”。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明确学堂的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
  笔者期待早日成就核心素养教育,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让教师也能增添亮丽的人生色彩。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 林長山.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整合[J].中国教师,2016,(10).
  责任编辑   朱泽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