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优化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具有开创型创新思维与意识和创业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实用教育。探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与途径,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文章针对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机制优化为基本策略,为构建一个多学科整合的实践平台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机制优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荆楚理工学院校级教研课题“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X-201727)研究成果之一。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活动。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特殊性,艺术专业学生较早进行专业训练,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思想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强,追求自由,性格独立,富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开动脑筋,喜欢标新立异,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比较专注,有着较强的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但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而言,也存在平台环境杂乱、缺乏支持和指导、支付方式不完善、知识产权容易被侵犯、设计评估和定价标准混乱、创业项目雷同、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同层次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现状
  及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虽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仅仅作为通识课程放在公共教学部来管理,没有专门设置针对艺术设计專业的创新创业课程。由于专业和学科特点不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不能适应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学习的主动性偏低。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还要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二)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相比西方尚不健全,如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组织机构、创业领导小组、创业教育顾问团等;缺乏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或方向培养特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制定的目标和实践活动、结果等环节缺乏约束性指标;很多校园组织机构分散于各个学院,导致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巨大,无法形成合力;缺乏推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驱动,且在职能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方面缺乏专业的学术指导。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兴的教学科目,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评价往往是只看眼前效应、市场热度以及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生态体系和人的全面评价。同时,艺术设计教育仍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层次研究,其体系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无法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品质、创业的构思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没有因人而异的进行差异化学分体制,弹性化的学分体制难以真正实施。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课程类型单一,教学形式保守,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课程与实践脱节。很多学生的优秀课程作业难以转化成真正的产品,缺乏对从设计到实施和后期维护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关注。即使有机会以课程展览的形式来展示,很多学生的作品也只是为了展览而展览,为了比赛而比赛,并没有付诸实践。在设计实施或设计施工中,缺乏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设计创意流于草图形式,导致设计作品无法与社会接轨,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同时,实践的环节薄弱导致大量艺术设计作品的商业输出产值降低。因此应该改变将单向知识输出的线路转变为与多元创新主体的双向互动,使知识创新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从大学基础研究到企业生产应用的单向线性过程,而是建立在多主体跨界协同创新基础上的非线性过程。
  (五)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
  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工商管理的培训阶段,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创新教育也主要以学科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为目标。尤其是艺术设计的一些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创新与创业教育分离。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目前大学生的大多数创新创业都是围绕“非遗”“产品开发”等开展,只重视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而不是生态创新。虽然也有很多学生创业热情较高,但他们很多的设计作品被淘宝卖家还有其他商家大肆转载、盗用,又由于缺乏资金、团队建设和管理学等其他专业的知识体系,导致他们在自主创业时举步维艰,社会竞争力较弱。
  三、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优化体系
  (一)目标机制优化
  在培养方案方面,明确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从思维表达、判断与独立思考、批评和系统推进等方面提高洞察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和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强化以实务能力、整合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三项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把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和专业知识能力作为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跨领域的整合创新人才特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素质与精神,并结合区域经济、在地文化资源与国际化视野的思维,以艺术设计核心专业为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逐步形成创业意识。
  (二)结构体制优化
  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建立体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体系,强调跨学科专业的知识学习、增强思辨与表达能力及促进成熟的人格人文修养的知识体系,形成“基本设计、创意设计、创新设计、设计与创业”为主导,其他知识能力课程为补充的“主轴课”“鱼刺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规划。并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开发安全性的资源共享网络,使优秀的学生作品能够多渠道展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建设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观念,使学生熟悉掌握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艺术思潮、设计趋势。   (三)运行机制优化
  在培养模式上,形成课堂讲授、小班研讨、个别辅导、案例研究、模拟实践、独立学习等富有参与性、启发性、发展性的教育方法,并将该方法在主轴课程中因时因材制宜,且与产业领域模块课程体系相结合,与工作室教学形成线和面的结构关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以丰富多元的创新创业内容与专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用双手造出东西,而不是仅仅用脑袋思考。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创新创业设计竞赛活动,跨专业自由组建团队,跨学科自主学习。定期开展课程研讨常常会邀请成功企业家,结合创业实践对相关主题发表看法或阐释他们对创新创业的新认识和理解。积极开展校友会,通过优秀个人创业经验分享、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反哺支持创新创业教育。
  (四)管理机制优化
  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制建设。按照教师不同设计专长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划分与建立,把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与工作室充分结合,实行小团队教学,达到因人施教的效果。充分运用线上和线下资源,举办课题展览、报告、时装周、专题展等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与学生扩大创新创业视野,提高对创新创业机会的敏感力和把握力,提升创新创业动力,建立校园创业精神与文化。引入企业创新创业联合教学资源,加强产学融合,接轨业界最先进的艺术设计创新理念。借助企业导师,共同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设计思维、创新创业技能,发展学生设计创新实践能力。
  (五)过程机制优化
  在教学制度建设上,打造尊重师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及个性发展的教学制度,在制度层面上调动师生在教与学中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因此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其一,完善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兴趣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二,建立暑期学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其三,建立跨学科选课制度以丰富课程资源。其四,改革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制度和考试测评制度,建立以逻辑分析、知识应用、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等能力素质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性、讨论式教学。其五,结合工作室推行导师制和小组学习组织制度,拟以产学服务团队、教学服务团队、学生专业辅导团队重组创新创业团队,以此组建不同发展职能的教师工作室,增进课堂外师生间的非正式的思想交流,以便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设计等方面对学生施加课堂上不能替代的影响。
  (六)评价机制优化
  着力打造优质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最后一次专业综合训练,应该尽可能模拟市场现行的产品开发模式与展览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务必做好建章立制、选题、指导、监管和科学评价五方面工作。指导学生多个选题方向,或以企业的商务命题为依据,引导学生深入选题,同时注重培养跨专业团队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设计,如视觉传达设计与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与服装设计结合等等,对小组成员的任务和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打分。同时,配备校企双导师,不仅能够加强校企联系,有助于产学研转化,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学科整合创新的设计实践平台,也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积极性,增强教学环节的评价效果,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
  四、结语
  创新创业精神是教育的本真目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基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是思想、体系、方法、制度等多方面的机制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合理把握创新教育的目的与创业教育的理念,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才能真正实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5).
  [2]林琳.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業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5).
  [3]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