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强化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研究,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研活动;教学理论;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12
  强化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
   但长期以来,不少一线的教师,一讲到教研活动就吐苦水,情绪很大。比如说,“那是教研员的事情”“那是名教师的事情”“对教学帮助不大”“没有时间”“浪费精力”“会影响教学质量”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这里面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开的“死结”在作怪,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没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那么一线的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呢?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一、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首先,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特点和目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动的有心人。学校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再次,要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当前,在我校中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即大家都嚷着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听课),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教研,特别是对一些教改实验、专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再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种研究,最易达到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质量的目的。
   二、使教研活动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
   首先,要正视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意义。如今已不是一个只要有知识或文凭就能当教师,靠经验和“汗水”就能当好教师的时代,而是一个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时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无可选择地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动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教研活动能力,那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就意味着很难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其次,要懂得一些进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师片面地把教研活动理解为听课、评课和写文章,这是一种很狭义的看法。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动很强调集体研究,教师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学会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比如,要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就必须学会如何选题、如何控制实验过程、如何结题等等。一句话,就是教师绝不能只凭个人意志、只凭自我感觉、只凭工作习惯或只凭几分热情去搞教研活动,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动。
   最后,要学会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职业形象。由于教研活动是在本校展开的,是针对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这种实用性的研究,很容易显性形成教师实用性的教学教研素质和后发优势,以帮助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名师就是通过教研活动造就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师必须要学会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来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教师有机会通过教研活动来形成一种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教师应善于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业。
   三、要上好每节课,着眼小问题
   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心得,许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事实上,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说,上好一节课,就是一次教研,通过教学积累经验是最好的教研途径。同时,教师在选择课题上,宜着眼小问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应该着眼于小问题。以小见大,钻深研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泛泛而谈、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如如何导入新课?学生与自己对着干怎么办?怎样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不要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课改的发展灵活选题。要知道,能服务教学的研究,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四、要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虽然都学过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但那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课程一结业,这些书籍就被束之高阁,再也未曾翻阅,突击抢记的一点“理论”早已成了尘封的记忆。工作后,遇到太多的问题,即使有所感悟,也往往只是“经验式总结”,这种建构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开放,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课外书籍,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博学多才,学生耳濡目染,也为学生刻苦攻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平时多积累,反思促提高。做个有心人,广泛收集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研写作需要教师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因而应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报纸、杂志、电视等是很好的资料来源,看到有用的报道应马上收集起来、剪下来。同时,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也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教师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多反思自己。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退,难以怦然心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去探索新的奥妙。不妨想一想,在那些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是不是潜存着某种契机和可利用的资源,或者潜藏着某种危机与误区?天天反思,天天会有新视角,天天会有新收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作為常常源于反思之中。总之,要有效开展校本研究,就要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要上好每节课,着眼小问题,要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富坪学校 730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