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辅导员心理工作实务需要的校本培训体系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调查发现,辅导员对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沟通、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干预、自我压力调节等方面。学生工作中,掌握所需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可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帮助他们和学生有效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好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初步干预,也有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以本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求为出发点,以学校的自身特点和资源为基础的校本培训更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措施。
  關键词:辅导员;心理工作需要;校本培训
  一、前言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突显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自然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
  因为没有辅导员这一专业,且为了招收的辅导员对本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教育和指导,能更快熟悉工作,目前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多倾向于招收与学院开设专业相近的毕业生。因而,在学生工作心理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除个别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员之外,绝大多数都需要补充。
  教育部文件多次强调“要重视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工作能力,首先需要清楚辅导员在心理工作实务中最需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中辅导员需要。已有研究表明,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措施[1]。相较传统培训,校本培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更灵活。因此,应以辅导员在心理工作实务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辅导员所在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开展职培训。因此,本研究旨在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了解辅导员的心理工作实务需要,基于需求建构校本心理培训。
  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中国民航大学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辅导员年龄跨度从23岁至32岁,担任辅导员的时间从1至7年不等。男性41人,女性19人。
  (二)调查工具
  本调查使用自编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实务需要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辅导员从事心理工作的现状,包括:是否获得心理辅导相关资格、心理工作实务中的困难、接受心理培训的经历等;二是辅导员心理知识和技能需求,包括工作中对心理知识技能的需求程度、期望获得有助于工作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期望获得的个人自助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等;三是辅导员对心理培训的看法,包括:以往培训的不足、对培训的建议等。
  初稿共包含20个项目。经过3位辅导员初测后反馈意见,对部分项目改变修辞,使语义更明确,删减部分题目,形成18个项目的最终稿。其中个人基本信息5项,辅导员心理工作现状4项,辅导员心理知识技能需求5项,辅导员对心理培训的看法4项。
  三、结果与分析
  (一)辅导员从事心理工作的现状
  调查发现,辅导员心理工作实务中存在困难主要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知如何处理;其次为缺乏专业的督导,不知处理是否恰当;三是缺乏心理工作交流。接受过长时间较系统的心理培训或获得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比例不足15%。
  (二)辅导员对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调查发现,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相关心理知识技能的需求十分强烈。认为掌握学生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技能“非常必要”的辅导员占27%,认为“有必要”的占55%,认为“必要性不大”的占16%,认为“无必要”的占2%。
  辅导员希望获得的心理知识和技能顺序依次为:对学生的沟通辅导、心理危机识别、自我压力调节和成长、简单心理干预。
  (三)辅导员对培训的看法
  对以往心理培训不足的看法依次为:缺乏针对性的占40%、缺乏操作性的占32%、形式单一的占22%、缺乏交流的占6%。
  综合辅导员对培训的建议,可汇总为:培训要可操作、实用、针对本校实际、形式多样、辅导员间讨论互动、有具体案例督导。
  辅导员希望的心理培训频率为每学期一次的占35%,每月一次的占45%、其他的占20%。希望的心理培训时长为每次半天的占52%、每次2小时的占37%、其他的占11%。
  四、讨论
  (一)调查数据表明,辅导员接受过较系统的心理培训或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比例很低。这造成辅导员心理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和不系统。培养辅导员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2],国家对人才全面发展越发重视,心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能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希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但是辅导员已有心理知识技能难以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这必然降低辅导员心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调查数据表明,辅导员使用心理知识技能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求迫切。同时,除了助他需求之外,辅导员还迫切希望获得能够自助的心理知识技能,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增强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辅导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进而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3]。因此,对辅导员的培训,应增加气质、人格等方面有助于自我认知的心理测验和团体活动,以及在面对工作生活压力时自我调节的知识技能。
  (三)建构基于辅导员心理工作实务需要的校本培训。辅导员最希望每月安排1次时长为半天时间心理培训,希望针对本校实际、形式多样、辅导员间有讨论互动和有具体案例督导。督导是促进辅导员心理工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4]。传统的外出培训难以及时有针对性地满足这些要求,而校本培训是以辅导员所在学校为基地,以辅导员工作实务中的难题为出发点,以本校心理专家和辅导员为资源,可及时灵活有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途径[1]。校本培训更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形式多样。本研究表明,辅导员希望获得的心理知识技能为:对学生的沟通辅导、心理危机识别、自我压力调节和成长、简单心理干预。因此,校本培训应针对以上四方面内容,建立培训子目标,采用网上学习、专家督导、经验分享、小组讨论、体验活动、案例研讨、课题牵引等方式,并科学评价培训效果,根据不足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建构动态的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彭燕凌.基于校本培训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02):80-81.
  [2]张力.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9):82-84.
  [3]施林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6):82-83.
  作者简介:牛宏伟,汉族,1982.11,男,天津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心理健康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