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尽管各种研究凸显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幼儿园也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多有探索,但多年来幼儿社会性发展仍然是一个不断被回溯和讨论的问题,可见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依然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限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多数幼儿园多采用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开展社会教育,这使得集体社会活动成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然而,以往的集体社会活动容易陷入两重困境与社会教育目标相距甚远。为此,文章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实施的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原则;策略
  引言:社会性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形成是个体成长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幼儿园集体社会教学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让集体社会活动真正从教师本位走向幼儿本位,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实施集体社会活动时必须坚持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坚持社会行为导向,重视幼儿的自我体验和自主调节。
  1.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
  1.1以已有经验为基础
  奥苏泊尔认为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这提示教师应把幼儿的已有经验作为设计教学路径的基础。比如在社会集体活动“文明小乘客”中,第一,活动准备。幼儿的经验准备:有乘坐公交车或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的经历和体验;教具准备:市民乘坐公交车不文明行为视频新闻,常见车内标识的ppt图片,四张文明行为图片及四张不文明行为图片(打印版);其它准备:儿歌《文明乘车歌》。第二,活动过程。导入环节:引发幼儿的“社会小公民”意识。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车的时候,自己是怎么表现的,是安安静静坐着,还是大吵大闹,自己判断哪种表现是文明的行为,哪种不是的;身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就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那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视频,思考: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第一个人丢小猫,第二个人占座,第三个人不给老人让座,第四个人妨碍司机开车)。第三,幼儿回顾乘车经历 。教师请小朋友们发言说自己知道的文明乘车行为,并做总结。(上下车要排队,给老弱病残让座,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主动投币或刷卡,车内不吸烟、不吃东西、不拖鞋、不向外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把头、手伸向窗外,不带宠物、不占座、不把脚放在座位上,不与司机交谈等)对于个别行为,从文明和安全的角度做原因或后果讲解。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乐于表达自己感受,而且还能在实际生活中,遵守乘车礼仪,对不文明乘车现象进行准确判断。
  1.2以社会行为为导向
  从心理结构的维度来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应是社会知识、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者的协同发展,但以往的社会教学路径倾向于以社会知识为导向,以社会标准讨论幼儿的某些行为,用提问的形式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出示蕴含对错的图片,引导孩子区分正确与错误的社会行为,并讨论对错的原因。这种教学始终围绕着社会知识打转,忽略社会情感的激发、社会行为的培养,导致幼儿知行脱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大多数是从社会行为的角度进行表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集体社会活动时应以“社会行为”为导向,让幼儿在实践行动中自主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这样的自我建构才是完整的、充分的,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知情合一。为此,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设置具体的活动情境,或者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方法的适宜性。
  2.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策略
  2.1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
  幼儿主要通过实际生活和活动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尤其在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时更是离不开体验,因此为了保证社会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需摈弃“灌输”“填鸭”等教学手段,让集体社会活动成为幼儿自主体验的过程。秉持以正面体验为主。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周围人的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在观察了教师们组织的大量集体社会活动后,我们发现很多活动细节都违反了正面体验的原则。如在行为规范类的集体社会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发现问题,经常拍摄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如踩踏花草、破坏玩具、插队等,孩子们在看了这些图片、视频后,只知道不能这样做,而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甚至有的孩子会出于好奇心而模仿错误的行为。可见,根据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性这一特点,教师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创设积极、正面的环境,为幼儿的自主成长确立正确方向。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社会活动《我来说新闻来》,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新闻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时间),激发对新闻的兴趣,能积极与同伴交流、参与说新闻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积极,大胆、热情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对新闻的了解。孩子的调查及新闻简报的收集,使他们对新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再通过集体活动中师幼的共同的梳理,孩子们知道新闻播报时要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说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节活动取得的成功不仅仅是幼儿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了能够让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我提前请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收集、制作新闻简报。并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新闻我来报”活动。看谁能抓住新闻的主要特征,进行新闻播报。既增强了幼儿对播报的兴趣,也使得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说得明白。
  2.2重视幼儿的自主调节
  社会性发展是主体在亲历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结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种生长极具个人特征,他人无法替代,因此教师指导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也不能用同一个模具定型所有幼儿,而应着眼于唤醒幼儿内在的生命力,引导他们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自主成长。其中学会聆听是不容忽视的。真正聆听幼儿并不容易,首先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有限,表达时经常出现零散、跳跃的现象。教师应放下权威姿态,抑制住包办替代的冲动,专注而有耐心地听幼兒谈话,让幼儿成为讲述者、教师成为倾听者,是对幼儿莫大的鼓励,有利于幼儿从容地整理并调节自己的想法[1]。
  结论:
  简而言之,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社会化,即社会性不断发展并奠定健康个性的基础。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是“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社会性为目的,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为此,文章主要围绕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与策略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18(2).
  [2]虞永平.怎么看怎么评怎么干———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N].中国教育报,2017-1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