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树木名称里的汉字学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有关论述为:“面对这些由汉字性质带来的诸多复杂问题,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运用汉字学的科学原理使其科学化……小学识字教学是一个尖端的课题,在这个领域遇到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汉字学成熟理论支撑,才能处理得当。”因此,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执教者掌握一定的汉字学知识,尤其是了解部首在汉字构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科学、轻松、高效、充满趣味地学习汉字,同时,还能感受汉字所带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关键词:汉字 教学 科学 文化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23-02
  解读一个汉字,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是构形,一是构意。构形,是指一个汉字由哪些部件组成,组合的方式又是什么;构意,则是造字者根据词义设计汉字字形的意图。在这方面,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牢固地掌握汉字。
  下面以国家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课《树之歌》为例,谈谈树木名称里的汉字学问。
  《树之歌》是一篇朗朗上口的儿歌,向学生介绍了树木的相关知识。同时,课后的十个会写字中,有8个生字(杨、桐、枫、松、柏、棉、杉、桂)都是带有木字旁的汉字。这些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只表音,但有一些树木的名称除了表音以外,还能够让我们发现汉字构字的意义。
  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水杉、桂树都是树木,因此“杨、桐、枫、松、柏、杉、桂”等形声字左边的形旁从木。
  但是,为什么“杨、桐、枫、松、柏、杉、桂”在构字时,一定要选择右边这些部件表音呢?如果仅仅是表音,为什么不可以选择其他相同的读音来代替呢?可见,造字者在选择这些表音部件的同时,应该有更为深刻的意图。
  杨的繁体字写作楊,右边并不是“易”,而是“昜”,古文
  字写作 ,描绘的是一幅海上日出的画面。上面的日表示初
  升的太阳,中间的横表示地平线,下面的竖表示海水被太阳蒸
  发后水汽上升的状态。于是,“昜”用来构字时就有了上升、升发的意思。
  杨树是落叶乔木,树干高大,枝条上挺。《白杨礼赞》曾经这样描述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就是杨树的特征,高大,挺拔,笔直向上。
  因此,造字者用“昜”来作为杨(楊)的表音部件,构字意图十分明了,即根据杨树力争上升的特性。
  每一种树木都有年轮,年轮的宽窄,往往预示着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材性的好坏。在雨水充足、气候温暖的季节,树木的生长就会比较快,年轮也会比较宽。如果遇到寒冷和干旱的季节,树木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年轮也会显的比较窄。
  一般树种的年轮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桐木的年轮则与众不同,几乎是同样宽,故材质十分均匀,也不容易变形。加工成乐器之后,共振效果极其稳定,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均由桐木制作。而用桐木制作而成的乐器音韵优美,被誉为“桐韵”。
  因此,“桐”的右边部件之所以是“同“,而没有选择其他读音的部件来表音,即根据桐木年轮大小相同、材质均匀的特性。
  枫树的“枫”=木+风,为什么会选择“风”来表音呢?原来,和枫树的特性也有莫大的关系。
  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曳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应风的印象。
  同时,枫树在秋风吹来时,便会叶片转红,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枫树秋风起叶片红的最好写照。
  因此,“枫”之所以构字为木+风,也正源于枫树的这种特性。
  松、柏两个汉字,右边的部件分别是“公、白”。“公”的甲骨文写作 ,从八(分开)从口(器皿),表示平分器皿里的东西。小篆写成 ,变下面的“口”为“厶”,表示与“私”相背的意思。“公”用来构字时,往往和公平、对称有关系。
  松树为针叶类树木,松树茂盛的树冠往往前后左右对称,给人以公平公正的印象。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东记》中有“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的记载。被贬黄州时,又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种松树,以"处处松木郁盛”引以自樂。
  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也正有感于松树的这种特性和文化意蕴。
  “白”的甲骨文写作 ,是一粒稻米的样子,本义就是白色的米粒。白色的米粒是最好的,是上等的粮食,因此,汉字中的“白”往往和好的、上等有关系。
  木+白=柏,柏树在人们心目中,是极其上等的树木,人们往往在坛庙、墓地、皇家园林、帝王陵寝等地方栽种柏树,用以表达对前人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且柏树四季常青,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坚忍不拔地生长,寿命极长,被誉为“百木之长”。
  荀子《天略》中言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松柏赞颂不已。因此,“松柏”两个汉字的构字意义,不仅仅体现了树木本身的特性,同时,还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杉树的杉字,右边是一个彡,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和今天写法没有多大变化,也写成 。 有三撇,就是像胡须毛发一样的形状,或者像装饰彩画的笔纹。在中国文化里,三往往表示多的含义,那么, 表示的就是许多的须毛或花纹。
  仔细观察杉树会发现,这种常绿乔木的树干又高又直,树上的叶子都是呈松针状的,和 的形象极其相似。因此, 加上一个木字旁,就是杉。由是可见,虽然 的部件在“杉”中起到了表音的作用,但表音背后的名源也是有迹可循。
  至于桂树,则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树种,种植的历史也十分悠久。《说文解字》解释桂是"百药之长"。在神话传说中,吴刚伐桂,所伐的不是别的树,而是桂树,即是用来给玉兔捣药。
  “桂”的右边是一个“圭”,古文字写作 ,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仔细观察桂花的花瓣,会发现其形状和圭这种礼器的形状,十分相似。
  圭这种礼器,往往是君主赏赐的,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因此,桂树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我们中国人喜欢把桂树种植于祠堂前或者庭院前,除了因为有“贵”的谐音好兆头以外,还寓意着声名远扬、地位高贵,也表达了对子孙后代成为人中龙凤的期许。
  由于中国古时的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季,而这个时候,又恰逢桂花盛开,因此,也借喻“桂冠”和“折桂”这些词语,来比喻高中状元。
  由此可见,人们根据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水杉、桂树等树木与众不同的特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了相关部件来充当声旁,其构字意图是颇耐人寻味的。
  汉字的造字,并不是随意地拼接、组合部件。即便是形声字,其构字理据也是科学严谨的。我们在分析汉字这种表意的自源文字时,一定要把构形和构意统一起来,把字形和字理统一起来,既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及发展,也要注意文字之间的横向关联,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分析汉字,才能引导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汉字,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2]李运富.汉字学新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金文伟.我们的系统识字课[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1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