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西方一些国家比起来,有着更悠久更让人赞叹的历史,也是让我们骄傲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追求。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力去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根据其内容进行划分可以概括为复杂的语言表达、写作技巧、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社会生活和生活感悟等,是新的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分析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210-01
  一、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
  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文化,是中华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瑰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提升自我的修为,提升自我的素养,能够拓宽自我的眼界,饱满自我的精神世界,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文化的凝聚,能够让我国在当下环境中发展更为稳定更为迅速。导入新课时可以从利用古诗词新课开始,如果利用古诗词来进行导入,就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祖国传统文化。例如,我在讲授课文《苏州园林》时,我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挖掘了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遗产,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处处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灵活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需要多方式化,主要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传统文化涉及的方面来采取合理的可行的教学方式,這样既能够保证传统文化以及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效率,还能够保证学习的氛围活跃性,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向诗词歌赋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可为结合音频形式,或者学生、教师朗诵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内容的灵活性,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不脱离教材,即引入相关的课外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偏向故事性的传统文化教学,则采取学生表演,相关短片播放等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印象;偏向生活性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实践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知;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认知相关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多方式的渗透,这样还能够推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水平提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实现的第一步操作就是改变教师的陈旧固定观念,让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培训,首先让教师深刻的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的格局,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观念,再深刻的分析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教育的推动作用,让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其对于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必要时,通过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水平,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初中语文教师理解到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能够结合重阳节这一节日的由来,这一节日的特色,来引入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目的,同时这样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索欲,还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例如让学生思考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等,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为深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更为主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主动渗透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而非被动。
  四、结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虽然这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把它做下去,并自己进行创造和改进,一定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洒满整个校园,最终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刘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7,(10):210.
  [2]张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8,(7):216.
  [3]席晓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神州,2018,(18):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