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说审辩式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7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指明了语文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本,进而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把它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标志,这就意味着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题型逐渐僵化,作文教学更为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曾说:“一个学生要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以说,有无思考或者具体的思维方法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决定作文品质的中心要素。就在此时,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重要的作文命题样式,在作文评价端考察的中心不再是审题思维,而是真正的写作思维,即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评价、权衡并最终判断。显然,这是符合核心素养对思维培养的要求的,也能有效改变传统材料中文中普遍存在的空洞论证现状。审辩式思维是一种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它的实质是“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符合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要求,对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训练能有效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审辩式思维进行写作,能有效深化写作立意,把学生单向、肤浅思考变为多维、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把审辩式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呢?下面我将以《审辩式思维的力量——时评写作指导》一课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一、明确概念,引导审辩式思维启动
  审辩式思维包含三个要素:事实、推论与判断。
  例如:
  事实:这辆车子走了五万公里,它连小修理都没有过。
  推论:这辆车子的质量不错。
  判断:这是一辆好车!
  从事实出发,进行符合事实依据的推论,最后得出合理判断的过程,即审辩式思维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写作前不必急于建立观点,而应该对材料与自己的立场保持合理质疑,并寻找相关的事实依据进行推论,才能得出严谨、缜密的判断。
  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2《常用文体写作》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评》中的文章《谁该为网瘾悲剧负责》一文为例,围绕“网游公司是否应为网瘾悲剧负责”这个问题,作者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陈述事实——鉴于网瘾并非普遍成瘾,所以法律上并无指明网游公司是网瘾悲剧的责任主体,基于这一事实作者进行推论:网游公司不违法;但同时作者还陈述了另外一个事实——社会责任明确经营者要考虑关系人的利益,故作者又得出推论:网游公司须承担社会责任。进而作者得出判断:网游公司应为网瘾悲剧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责任)。此文符合审辩写作的特点,文中作者并没有急于下绝对的判断,而是在一定事实范围内建立他的观点,显示出其极高的思维品格,使论说的道理深刻、新颖、准确。
  二、科学引导,掌握审辩式思维方法
  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审辩的前提是不懈质疑,即怀疑精神,质疑他人观点,也质疑自己看法,不迷信权威,亦不盲从潮流,认识到一个命题存在于一定条件与范围之下,才有可能认识更全面。比如,《论语》中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绝对成立?如果“己所不欲”正是“人所不欲”,此观点当然成立;但是还有另一个事实,“己所不欲”正是“人之所欲”,那是否能施于人呢?中国人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西方人也有谚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比如有的人讨厌榴莲的味道,但也有人爱得不得了,有人不能吃辣,但也有人嗜辣如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己所不欲有时也可施于人。陈述事实后,我们会发现,施与不施,立足点本不在“己”,而应在“人”,因此得出观点:人所不欲,勿施于人。经过审辩,让问题的探讨由“扁平”到“丰满”,建立观点也更显严谨。
  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后,可启发学生对一些前人公认的真理进行审辩,比如“坚持就是胜利”,什么是坚持?是不是所有坚持都是胜利?什么样的坚持才能胜利?胜利又是什么?再如“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什么是苦难?苦难本身就是财富?有没有苦难并非财富的事实?……教师给予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的自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有目的、有效率地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三、链接时事,使思维与写作有机结合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与时评材料非常接近,事件一般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可辩性,学生在写作中都能有話可说。在此我选择了2018年的热点——抖音让学生进行评说,讨论“抖音是否毒害青少年一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收集事实性材料,并进行基于事实的观点阐发,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观。讨论后让学生完成800字写作,把审辩式思维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落实体现审辩思维常用到的语言表达,特别一些关联词的使用,如,表并列关系的“有时……有时……”、“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假设关系的“即是(就算、哪怕、纵使)……也(仍、还)……”。对一些句子的仿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观点的成立是有条件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把大道理论小了、论具体了,观点才更显缜密。要教好议论文写作,面对材料如何思考,如何展开洞察,即是用什么方法评说事实建立观点,则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逻辑理性的审辩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