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蛋鸡溃疡性肠炎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溃疡性肠炎最早发生于鹌鹑群体中,因此也称为“鹌鹑病”。该病是禽类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内的梭菌导致,具有传染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导致禽类大面积出现发病,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给禽类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临床主要症状是病鸡小肠后段有出血性的肠炎、发生坏死或者形成溃疡,在养鸡生产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蛋鸡;溃疡性肠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58-02
  1 流行病学
  肠梭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其可形成芽孢,因此只要出现发病,禽舍就会长时间被污染,较难控制和彻底扑灭,导致持续发生疫病。另外,慢性带菌禽也是导致该病持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禽类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鹌鹑。通常是幼禽易发,特别是4~12周龄鸡和鹌鹑的发病率较高,但成年鹌鹑也能够感染发病。自然感染情况下,禽类是由于接触的垫料以及食入的饲料、饮水被病禽的粪便污染,通过消化道感染。此外,蛋鸡开始生产、突然更换饲料、高温、潮湿以及感染球虫病等都能够诱发该病。一般来说,禽类采取地上平养的易感性要高于笼养。
  2 临床症状
  有些病鸡急性发病,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有些病鸡慢性发病,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采食明显减少,头朝身体方向缩回,羽毛杂乱、颜色暗淡、失去光泽,拒绝睁眼,鸡冠呈蜡黄色或变浅至苍白色,双翅下垂,排出橘红色或者灰白色的稀粪,可持续大约1周,此时体重开始逐渐减轻,肌肉发生萎缩,病死率大约为5%。雏鸡发病后的症状严重,病死率可超过75%。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十二指肠出现炎症病变,发生出血,肠壁存在较小的出血点;肝脏发黄,明显肿胀,表面存在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白黄色坏死点,局部出现大面积的坏死灶;脾脏颜色加深,甚至可变成黑紫色,并发生肿胀。
  病程持续较长的病鸡,盲肠和小肠浆膜表面出现黄色的溃疡,呈圆形,边缘处发生出血,表面向外凸出;几个小溃疡可相互融合变成大量的溃疡面;盲肠发生肿胀、出血、坏死;溃疡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从而引起腹膜炎。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以及肠道病料制成涂片,经过加热或者使用甲醇进行固定,接着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粗大革兰氏阳性菌,长度为2~3 μm,宽度为0.8~1.3 μm,菌体正直或者略微弯曲,两端钝圆,生有鞭毛,可自行运动,可形成芽孢,往往位于菌体的一端。该菌通常呈散布,有时2~3个相连或者多个簇拥在一起。但脾脏、肠道病料的涂片中含有较少的菌体。
  4.2 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肝脏组织在80%的鸡血浆胰蛋白胨-磷酸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皿中接种,放入35~42℃保温箱中进行24~48 h的厌氧培养,可见培养基上生长圆形的灰白色小菌落,富有光泽,半透明,半突起。挑取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菌体与病料直接涂片镜检的结果一致。
  4.3 鸡胚卵黄接种
  无菌条件下取病鸡肝脏、胃肠道等病变组织,充分研磨后制成混悬液,经过加热煮沸处理,在鸡胚卵黄中接种,培养48 h后可见鸡胚发生死亡,取卵黄液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也可看到与病料直接涂片镜检的菌体相同。
  4.4 致病力试验
  取0.5 mL和3 mL卵黄,分别通过口和腹腔同时给3只健康的鹌鹑接种,其中2只在第二天发生死亡,1只在第三天发生死亡,剖检可见与以上典型病变相同,取肝脏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也可看到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具有芽胞。
  5 鉴别诊断
  病鸡患有溃疡性肠炎的症状类似于球虫病,但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球虫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但该药对溃疡性肠炎没有作用。另外,蛋鸡患有球虫病能够排出血便,但大部分不会排出水样稀便,且也不会出现溃疡性肠炎形成的肠黏膜溃疡灶。
  溃疡性肠炎导致小肠和盲肠发生的病变类似于组织滴虫病,但溃疡性肠炎往往会导致病鸡发生水样腹泻,而组织滴虫病会使盲肠存在干酪样的柱状物。
  溃疡性肠炎还易与坏死性肠炎混淆,坏死性肠炎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引起,会导致病鸡肠道发生比较明显的出血,往往附着伪膜。二者可通过人工发病试验区分,取病鸡肠道内容物给鹌鹑饲喂,如果鹌鹑出现发病,并表现出严重腹泻,则可判定为溃疡性肠炎;如果鹌鹑没有出现发病,则可判定为坏死性肠炎。
  6 防治措施
  6.1 西药治疗
  发病鸡群的饲料中,可按每千克加入50 mg环丙沙星混饲,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每升饮水中加入100万IU链霉素混饮,使用2天后减少用量继续使用3~4天;也可在每升饮水中加入2万~4万IU庆大霉素混饮,连续使用3天。
  对于发病蛋鸡,可按每千克体重饮水添加0.1 g丁胺卡那霉素混饮,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同时配合在800 kg饲料中添加100 g阿莫西林,连续使用5天。
  6.2 中药治疗
  病鸡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草药。取15 g鸡骨香,白花蟛蜞草、白花猪母菜、白花蛇舌草各50 g,加水煎煮后给病鸡分成2次灌服,每天1剂。
  方中鸡骨香能够理气止痛、祛风消肿;白花蟛蜞草能够清热解毒、收敛排脓、益阴止血;白花猪母菜能够凉血消肠、清热消肿;白花蛇舌草能够抗菌消炎、凉血散淤、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
  诸药相辅相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新、化湿祛瘀、活血生肌、活血通絡、健脾益气的效果。
  6.3 加强饲养管理
  6.3.1 保持卫生良好,加强消毒
  舍内粪便要及时清除,经常更换垫料,饲养用具(如料槽、水槽等)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舍内地面干燥。
  6.3.2 规范饲养管理
  鸡群要饲喂新鲜、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提供清洁饮水,调控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中,避免发生不良刺激。另外,鸡群要定期进行驱虫和药物预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