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语和分析语视角下《玛纳斯》译文的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是一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史诗。因此,本文以《玛纳斯》的英汉译本为例,从综合语和分析语的角度,根据英汉语的语言特征,对这两种语言的词形变换、虚词、语序以及成语的翻译方面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致力于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及其在表达时所运用的不同语法特征,从而得出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和规律,有助于英汉翻译的研究。
  关键词:综合语;分析语;词形变换;虚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7-0048-04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各个民族根据自身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性,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缔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补了中国文学史的部分空缺,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和文学增添了浓重一笔。相比于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文学形式。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少数民族文学多以口头创作或传承为主,它是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古到今,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他们不断地探索、挖掘、搜集、整理,使中华民族典籍的对外翻译和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众多的民族文学中,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可谓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史诗,引起了域内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1 综合语和分析语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地理位置差异、风俗习惯差异等,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其语态、时态、语气、术语等的翻译方法,也深刻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1]因此,对不同的语言,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是翻译实践的前提基础。它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工作,还能加强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英语和汉语分别被列为综合语和分析语。所谓的综合语,是指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是指,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1]笔者就此,对《玛纳斯》翻译中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1.1 英语重词形变换
  英语作为一种综合语,存在多种的形态变化。所谓的形态变化,顾名思义,是指构词的形态变化和构形的形态变化。
  (1)构词的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词的前后缀的变化,以及将不用的单词合并成一个词语,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单词。
  英语可以通过词缀的多样变化来组成句子,例如:
  (2)People enjoyed their lives fully and happily.[2]
  人们尽情享乐,充满喜悦。[3]
  亦可写成:
  People lived with joyfulness and happiness.
  People lived a joy and happy life.
  在原文的翻译中,“their lives”并没有单独翻译出来,而是糅合到了整个句子的意思当中。“fully”、“happily”原为副词,译者在翻译时,却翻译成了“享乐”和“喜悦”,这种处理方式,更加贴切了中英文的语言习惯,词性转换的恰到好处。如若:将“lives”变为“lived”,将“fully”和“happily”变为“joyfulness,happiness”、“joy, happy”,同样也表达了原义。由此可见,英语通过其丰富灵活的词形变换,根据改变词语的词性,来表达近乎相同的意思。而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词形变化,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要十分注意其词形、词性、词类转换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
  再如,英语可以通过两个单词的重新组合,派生出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单词,而汉语则不具备这个特点。例:
  (1)Ten households owned one iron wok only.[2]
  十户人家共用一口铁锅。[3]
  (2)Girls and daughters-in-law combed their bun.[2]
  姑娘媳妇们梳理云鬓。[3]
  例1中,“households”是由“house”和“holds”组成的新的单词,由“住宅,家庭”、“支持、拥有”演变成了“人家,全家人”的意义。例2中的“daugh
  ters-in-law”也是由连字符连接而形成的新的单词,翻译为“媳妇”。然,汉语中则没有这种变化。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合成单词的意义,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释义。
  (3)构形的形态变化,则主要体现在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上。即:没有改变原单词的意义,只是改变了其形态,是因英汉语的语法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I ruled vast land.      我统治过广阔的地域。
  I am ruling vast land.  我统治着广阔的地域。
  He ruled vast land.[2]他曾经统治着广阔的地域。
  I have ruled vast land.我仍统治着广阔的地域。
  His father has ruled vast lands.他的爸爸仍在统治着广阔的地域。
  通过这几个例句,可以看出,英语中常用动词的变形来表达时态的不同。例如“rule”、“ruled”、“ruling”、“has ruled”,分别表示“现在时”、“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行为动作。并且,在英语中,根据主语的不同,其后面动词的形式也会有着相应的改变,如:“has”、“have”。不仅如此,英语中还会存在单复数的变化,如“land”、“lands”,而汉语中则没有变化“地域”。如若要表示时态,汉语也不会再动词本身的形式上发生变化,而多是添加“着,了,过”等具有一定意義的词汇来进行表达,或者多半已经隐含在文中,不用再加以说明了。   例 :You have already had a teenage son?[2]
  你还有一个已长大的儿子?
  英语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语法来判断其时态特点,而汉语中则一般需要借助词语,以及其隐含的意义等来表达相应的语法意义。在本句中,译者就将“have already have”翻译为了“已”。
  通过以上两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里,其动作无论是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动词本身,不会发生任何构形形态的变化。汉语中的“我”也没有形式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而英语中有I、me等的变化。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仔细推敲,反复研琢,对词性进行恰当的转换后再翻译,使译文更贴近原文。
  1.2 英汉语中虚词的对比
  英语的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助动词等,汉语的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和并列连接词和从属连接词等。英语的虚词都是和实词相对的,主要起连接和辅助等作用。英汉的虚词不仅种类不同,用法也不同,可以说各有其特点。[4]
  (1)冠词的运用。经常运用冠词是英语的一大特色。可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两种形式。不定冠词之所以称之为不定冠词,其主要的意义便在于“泛指”或“不确定”,相对而言,定冠词则就表示“特指”。但冠词的使用一直以来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什么时候该用定冠词,什么该用不定冠词,什么时候不应该用冠词,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
  1)Whoever shoots a lion, present him a hundred sheep.[2]
  如果谁射中了狮子,就把一百只绵羊作为奖励。[3]
  不定冠词“a”在这里出现了两次,但在译文的翻译中,译者将第一个“a”省略了,并没有翻译,但也能表达其中的含义,第二个“a”翻译成了其应指的单数形式,表示任意一百只绵羊,如若将“a”换成了“the”,则表示特定的一百只绵羊。
  2)The rest beasts in the forest, were frightened again and escaped for a second time.[2]
  森林中剩余的零星野獸,又一次受到惊吓四散而逃。[3]
  在这段话中,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都出现在了其中。翻译时,译者将“the”省略了,并没有翻译,直接译为“剩余的野兽”,“a”表示单数含义,但是“a second time”不能译成“一个第二次”,所以译者译为“又一次”,更明确的表达了其意义。
  3)The number of livestocks decreased day after day.[2]
  牲畜的数量逐日减少。[3]
  冠词本身有其自身的含义,但与其他词汇搭配时,就会产生多种的翻译方式。“the number of”翻译为“数量”,而“a number of”则表示“许多、大量”。“a”单独表示单数,但“a few”则表示“几个,一些”。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误译、错译。
  (2)助词的运用。
  英语中常用冠词,汉语中则常常借助助词来表达意义。除了上文中所提到了“着,了,过”,还包括“的,地,得”,“啊,呀,嘛,呢,吧,呗……”等等。
  例如:
  1)Let us come back, our story of the hero Manas, begins.[2]
  让我们言归正传吧,英雄玛纳斯的故事,世代咏唱嘹亮开篇。[3]
  (原文中,本没有“吧”这个词汇,但在汉译时却加入了“吧”,表达了提议的语气。)
  2)Maybe she can bear me a son.[2]
  她也许会给我生个儿子吧![3]
  (在这里,“吧”表达了一种揣测的语气)
  3)Your excellency Qingersh Khan, let us pour out our prediction.[2]
  尊敬的秦格什汗王啊,请听我们向您禀报占卜的效果。[3]
  (在这里,“啊”表达了加强语气的作用)
  通过例句,我们发现,在汉语中如果缺少了语气助词,就会使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语气词的合理运用。
  (3)介词的运用。介词在英语中很常用,在汉语中运用则较少。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介词的翻译问题。例:
  1)Put her in the forest, to get my expecting son.[2]
  把妻子送到森林之中,以此求得心中的儿男。[3]
  在这里,“in”被译成了“在……之中”,“to”在这里不作介词,用作动词不定式译为“以此”。
  2)Young people shot with firelocks and arrows quickly, without the time for aiming.[2]
  年轻人举枪射击,顾不上瞄准,拉弓搭箭,矢镞尖叫呼啸。[3]
  此句中,“with”翻译成了“举”,“without the time for”译为了“顾不上”,将介词翻译成了动词。
  (4)连词的运用。在英语的表达习惯中,通常有好多的连接代词,其连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中连词的使用情况。除了与汉语相似的连接词外,英语中还存在着,连接代词,连词副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如:who, whom, whose, that, what, which, when, where, why, how等等,当在翻译中遇到这些词的时候,要能合理的进行翻译。例如:   1)When he was nine years old, his face showed an air of the mane wolf.[2]
  他长到九岁时,便显示出青鬃狼的神情。[3]
  (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连接词“when”被省略掉了)
  2)Who dare set himself against me in this world? Where can you find out a Khan like me in the universe? [2]
  世上谁人敢与我作对?宇宙中哪有想我这样的汗王?[3]
  3)Even if you go there it won’t do any good.
  去了也是白去。
  4)我现在能向您讲明的,是要出生孩子的特征。
  What I can tell you now, is the feature of the child.[2]
  通過上面的几个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有些连词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在翻译时,要将其译出;有些连词是英语中独有的,在翻译为汉语的时候,要适当的将其省略;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增补连接词,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1.3 英语词序灵活多变,汉语相对固定
  英语词序多变,因其词的形态多变。汉语作为典型的分析语,词的位置不能随便移动,亦不存在形态变化一说,因此词序相对固定。
  (1)Markdume bore two sons, Sirk and Sirak, for whom I will chant again and again. They were both heroes.[2]  (语序调整)
  赛热克、色尔哈克两位英雄,在史诗中我将反复诵唱咏叹,这都是玛克杜姆所做的贡献。[3]
  (2)How shameful I am? [2] (疑问倒装)
  这不是让我丢尽颜面么?[3]
  再如:定语位置的不同。英语的定语位置可变换,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的前面。
  例1: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例2:一个可以辩论的题目
  a subject which can be debated
  a debatable subject [1]
  通过以上例句,可知,在翻译英语的定语,以及定语从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原文的意思,以及汉语的语言特点,对句子的语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使句子能够更加的舒畅。
  1.4 成语的翻译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着丰富的成语。而成语的生成,和各自的文化以及历史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汉语中多为四字成语,而英语中,则字数不定,多为一直沿用至今的习惯用语。[5]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字字对仗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汉语的成语,翻译为英语时,通常采用译意的方法。例:
  (1)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3]
  Civilians live in peace and plenty.[2]
  (2)那时的柯尔克孜人,人人富裕,欣欣向荣。[3]
  Kirgiz people at that time, were all prosperous and happy.[2]
  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风俗习惯,切忌不假思索的直译,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运用。
  2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英汉语不同的语言特色和语法特点,将英语和汉语分为综合语和分析语,是英汉对比研究中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玛纳斯》英汉译文的分析与对比,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英汉翻译中所存在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用从句,常用连词连接,汉语较简洁;英语词形多变,常用虚词;汉语无词形变换,常用助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征,进行合理适当的转换,从而使译文更加贴切,更加地道有韵味。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
  [2]Manas Translation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Committee.The Kirgiz's heroic epic of China Manas,Book one,volume one[M].Translated by Hongyan Li, Gary Chou, Greg Meeks, Xinjiang: Xin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
  [3]《玛纳斯》汉译工作委员会编译.玛纳斯,第一部,卷一[M].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翻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4]张璟.从综合语和分析语的视角来看《理智与情感》的中英区别[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02.
  [5]王楠竹.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J].安徽文学,2018(10):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