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辅导员心理教育管理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己有的成绩的同时,本着促进大学生心理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频繁,心理健康越来越被重视,作为一名在校辅导员,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湖北省教育厅提出的“五个思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强调了辅导员工作一定要将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相结合,要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多做探索,只有出成果才能更好地带动辅导员队伍自身能力和水平地提高。为此,我们自身需要加强政治修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在大学中辅导员老师不只是教师,更承担者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的多重职责。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大学中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辅导员老师、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如何做好团学工作、如何做好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化解这五个方面进行学习。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
  1学生心理教育管理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加强理论学习,要学会将马列、中共党史、中国文化等理论和知识学透学精。首先自己要高度认同,然后再进行传播。要将理论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用思想表达,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直击要害。我们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會责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法制、学习和就业的指导。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现代的大学生接触着的世界远不止单纯的校园,由于网络冲击、学习的压力、感情的挫折,很多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触犯了法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问题,不留安全的隐患。此外,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朝着目标自觉地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3)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关心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指导学生组织和开展班级工作。大学是个锻炼人的场所,不光是知识的学习,更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辅导员在学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师长,也是各方面活动和集体的凝聚力和精神的核心。
  2组织管理形式
  2.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会,是总结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讲解、讨论、谈话、游戏等形式,对正确的大学生表现、交往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活动的举行,帮助学生树立了健康的交往观,人生观,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2与学生进行交谈
  找各班心理委员以及班长了解班级同学们的心理问题以及精神方面的压力,对与班级体上以了解的各种有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从班委那里知晓的人员进行逐一谈话,询问近期学习、家庭、交往以及未来就业的压力看法并对问题以朋友身份进行交流,打开心结。鼓励学生参加心理讲座以及去心理中心寻找专业的心理老师,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丰富自我内涵,释放自我压力。
  2.3与家长班委进行交接
  对班委对所有学生保持沟通每天3查,发现问题立即汇报。时刻关注“有问题”学生,对他们进行单独心理教育,同时与家长做好相对应的组织工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和对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督促,开展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主题班会活动。
  2.4自我能力养成
  积极的与各科老师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上课动手能力,演讲ppt的能力,充分表现自我,使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学会培养自信,锻炼勇气。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结论
  辅导员工作要深入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成才服务,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始终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中心,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通过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较为脆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里能够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从老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更好的度过大学的四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春元.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教书育人,2000(10).
  [2] 尹华.我国大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