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代小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普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然与应试教育比肩成为广受关注的新热点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石,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教育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指出目前显著存在的教育问题,最后提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和完善理念。以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融入中小学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人民需要已经从基本物质文化的需求过渡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促进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刻不容缓。正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大教育学者的共识。如何正确有效地管理和把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是我们应共同探究的关键问题。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現状的简述
  1.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概况
  从全国来看,我国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体现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倾注的智慧和心血。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解读校园实践反馈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和方式,进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分析。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特殊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为进一步系统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高校近年来相继扩招心理学专业学生,有关部门针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等级专职教师也进行了相应培训,这些行为都保障了人才资源的充足性,同时也建立了跨区域与地区内的经验共享与实践交流平台,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添砖加瓦。然而,一些学校存在着组织体制混乱、学时保障不足、教学方法形式化等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突出特点
   从政策上看,国家高度重视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1999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2001年在贵阳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课题研讨会,再到目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初稿已经形成,都说明了中小学高质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同时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了解,这将有利于学校后期心理辅导工作的推进。
  2. 小学心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问题
  不同地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依据相关人士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进行数量统计的结果,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山东、山西开展情况较好,陕西、西藏、海南、江西较弱,少数民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为贫瘠。这反映了一些大中型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较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呈现出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趋势。
  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为狭隘的教学观念。部分心理教师过重地看待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下结论,进行所谓的“因材施教”,这不仅使学生由于恐慌得到较低的分数而拒绝表露真实想法,还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囊括生活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三方面。但往往有教师忽略某一方面的教育工作而违背全面化、多方位教学的原则。
  2.3 学校重视程度低以及教学形式化问题
  由于很多小学学校管理者的观念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渗透,多数教师、家长仍然坚持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选择漠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对一些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而不给予应有的关怀,一味地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给家长,必定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品格塑造。另一方面,由于素质教育的对立性,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教学形式化问题严重,故而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3.1建立“家校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父母是孩子的首席导师,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父母营造的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小学生的心理塑型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靠单方面的努力。学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应该承担起与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的责任。学校有责任协调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改变教育理念指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简单的知识,从而用正确的方式去关心孩子,和孩子沟通,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们一些心理咨询,随时和课堂教师交流沟通。总之,两者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联系和结合,共同助力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
  3.2 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生的心理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和极易塑造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的言行举止必定要得到严格的规范和训练,相关单位必须要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具体手段列举如下:利用物质或精神酬劳,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并保持思考,及时通过相关渠道传播或汲取专业知识,从而营造出活跃蓬勃的心理教育氛围。另外,定期对相关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进行培训、指导,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提升相关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拥有了足够高的专业资质,就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利用自身深厚的功底来应对他们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在实践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力。在2003年4月首次进行的心理咨询员等级的全国统一鉴定试点中,200余位心理咨询员获得国家证书,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和资格认证产生了积极作用。
  3.3纳入课程计划并丰富课堂模式
  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规定授课时数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安排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一般情况为每班每双周1课时,每学期每班不少于8课时。同时,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教案,准备好教学课件,授课形式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心理健康课的重点应放在师生互动上。通过对每个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和了解,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努力实现个性化定制,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因此,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教学。通过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心理教育。这种课堂模式更注重学生内心精神世界和情感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让中国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镣铐而真正实现德育智育全方位发展道路的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据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各方发力共同维护小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我国的国民素质才能真正“从娃娃抓起”,进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长春,翟书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5:20-23.
  [2] 李东芳. 浅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