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计有效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的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如何实现“轻负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有效的作业是必由之路。通过探寻小学作业的现状与问题,挖掘有效作业的特点,创新有效作业的形式,实现多元评价,规范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实现作业“质与量”的协调,达到减轻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作业;减负增效
  一、小学作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作业设计缺乏思考
  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90%以上是按照教辅书或者教材上的练习完成即可,自己改编作业的老师很少,自己根据教学目标而创编的作业更少。由此可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缺乏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内容的选择也比较随意,在他们的意识里,学生的作业就是完成学校征订的教辅书。然而,每种教辅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学校的课堂在改革,假如作业还是拿来主义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也不佳。
  2.题海战术普遍存在
  我们发现学生作业量最多的是学期结束前的几个星期,每一科的老师都拿出往年的试卷或复习卷让学生反复做。设想,每个老师每天下发1-2张试卷,那么三科教师就4-6张试卷。除了要读的试卷,还有要记的、要背的、要默写的作业,学生一天下来只能题海里拼命遨游。然而,作业量多了,学生的书写马虎了,答题质量也差了;教师批改的试卷多了,忙不过来了,就只能硬性评讲了。繁重与忙碌之间,学生的问题该存在还是存在,该做错还是做错,且由于作业耗时费力,量多质滥,还大大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何精简并设计有效的作业,这个问题是真的值得深思。
  3.作业的形式单一化
  通过调查发现,每个学科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教师平时布置得最多的作业是存在共性的:预习、读书、完成练习册,完成书本练习等。由此可见教师布置的都是一些基础性作业,这些作业对于知识的巩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却作用甚微。因此,如何丰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有待考究的。
  4.作业布置时间不灵活
  在调查中,73.5%显示,作业是在教师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后才布置的,即课后作业;14.7%显示教师会布置很少的课前作业;而课堂上留有时间让学生完成巩固作业的只有11.7%。有的教师甚至不喜欢学生提前完成作业,认为作业一定要留到课后完成。而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更是滔滔不绝,恨不得把课间的10分钟也用来上課。真正落实课堂检测的老师很少,课堂上留有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就更少了。还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善提前布置,如语文教材上的综合性学习,本该应教材要求和实际需要,提前一周开展活动探究,但老师今天布置,明天就让学生反馈,学生只能匆忙应付,这样收到的实际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5.作业的内容缺乏层次
  由于学校检查工作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留空白,学生的教辅书是一样的,因此造成学生每天完成的作业也是一样的。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不一样。同样的作业对于优生来说,可能10分钟就完成了,而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抓破脑袋也憋不出半个字,久而久之,这些同学的作业要么乱写一通,要么空白不写。他们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也缺乏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这也让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分层作业提倡了很久,但是由于每个教师都有很多的琐事,潜心研究分层作业会耗费老师们的很多精力,所以大家都宁愿一刀切。
  6.作业评讲缺乏针对性
  在访谈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当了这么久的老师,都没有听过一节作业评讲的公开课,我压根儿不知怎么上,不是把答案告诉学生就行了吗?”这的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让教师批改的作业变得更有价值,如何通过有效的作业评价,实现知识的再增长,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是值得研究的。
  7.额外的作业渐渐增加
  当今每个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想尽一切的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跑得更快。一二年级其实是不能布置书面作业的,但家长觉得孩子考95分都不是很理想,自己又额外买了一些练习书让学生回家完成。高年级的作业时间比低年级多了,但一些家长考虑到孩子小升初了,从五年级就开始给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提高班。面对那么多的难题,一些优秀的孩子开始暴躁了,开始马虎了,开始厌学了。如何形成家校合力,正确引导孩子,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是落实减负增效的另一个途径。
  二、有效作业的特点类型
  1.有效作业的特点
  ①多元性
  教师的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情的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尽量避免“简单化”的作业布置方式,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如果还是停留在简单低效的机械性训练,如抄写生字、词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不到提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要多布置阅读、探究、合作、体验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自课题开题以来,学校每年的寒假、暑假的作业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化地设计收集资料、运用知识、记录生活、传承文化、参与社会活动等多样化的作业。学生的假期不再一头扎进繁琐、复杂的书面作业中,而是投身社会去观察、去探索、去合作。学生的作业也不再被老师打个“阅”字,然后成为一叠废纸,而是在学校的宣传栏展示,在教室的墙壁粘贴。这样,对提升学生的成功感有明显的效果。
  ②差异性
  泰戈尔曾说过:“我们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固定好的河道里。”“一刀切”的模式,无视学生的差异性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的现状。差异性体现在作业的内容要存在难易的差异。如果出了一份卷子个个都考100分,那么这份卷子只能说学生的基础很扎实,却体现不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同样,教师在进行有效作业设计的时候要遵循知识的规律,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拓展的原则。在学习单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注重了这种差异性。堂上的检测练习题设置了“基础题”和“提高题”,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是在照顾学生的智力差异。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最起码要完成的是基础题,但学有余力的同学就必须完成“提高题”或“挑战题”。这样就避免了“大一统”,学生有了选择的权利,也有了发展的空间。   ③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学生做得最多的书面作业,眼睛盯着的是书本,离不开的是笔头的书写。其实,单单完成书面作业就好像闭门造车,回归“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作业应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注意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归类性拓展,如,学习《匆匆》老师布置了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收集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等作品,学生的学习就不仅仅停留在对一篇作品的品读和理解,更有可能延伸到对作家的认识,对其更多作品的阅读和赏析,对同类作品风格的分析和把握,对更多写作手法的认知和积累。
  ④生活性
  对于数学作业和英语作业来说,作业的生活性更能彰显学科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能够很好让学生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如,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统计图教学时,让学生在寒假记录自己家买年货的花销,进行了年货支出情况统计图。英语老师在教学完兴趣爱好的单词后让学生在家录制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绍”,发到班级的微信群,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也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互相学习之余,也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
  2.有效作业的类型
  《教育大辞典》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學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根据“4S”课堂模式(探索Search——分享Share——巩固Solidify——升华Sublimate)划分了以下四类的作业:
  ①准备类作业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其实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个道理很多老师都知道,但通常只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到底预习预些什么呢?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法宝,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但是如何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一些有指向性的预习内容呢?很少老师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加大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的思路,把相关的要求变成练习,让学生在课前就去探索,去尝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情况展开教学。如,语文老师批改学生的准备作业时发现学生某个字错得最多,就可以重点讲,其他学生自学就可以掌握的则不用再讲,这样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②巩固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从作业的功能来看,巩固类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是完成学校征订的练习册。为了让作业的题型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适合与该节课教学目标相符的作业,作业量大概为5分钟。有的老师如果发现教辅书上有相关的练习也可以即时布置,堂上解决,减少课余的负担。
  ③拓展类作业
  拓展类的作业学科不同,形式也不同。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标提出的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布置语言表达、收集资料、阅读、观察等方面的作业。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课文,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延伸拓展学习,了解生活知识。趣味性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完成兴趣,以多样、趣味的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数学老师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物体的观察,设计校园,动手做立体图形等方面的拓展作业。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进行英语配音练习,节日习俗收集、角色扮演等作业。这样的创新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
  ④实践类作业
  实践类的作业,顾名思义是学生必须亲身去实践的作业。这类型的作业适用于语文的综合性活动,数学好玩,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等课型。如,英语学科二年级下册,学了水果和蔬菜的单词后,教师布置学生周末与家长去一趟市场,认一认、说一说所看到水果蔬菜,也当小老师教家长读一读。《端午粽》学习后,教师设计作业:“课后由家长准备材料,自己做一做粽子吧,尝试后写下自己的过程、心得和成果,还可以将过程与成果拍下来。”学生动手尝试,和父母一起感受做粽子的快乐与趣味。这些有趣的实践作业,学以致用,深受学生的欢迎。当然,实践类的作业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必须明晰操作的流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成果的分享。如果没有分享,那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减低。
  三、有效作业评价的形式与方法
  1.作业评价的创新形式
  作业的批改形式不是单一的,可以师评、生评、自评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自评价的方式要穿插进行,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下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值得分享的几种评价方式。
  ①小组合作评
  “4S”课堂改革的一大特色是“三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三人小组的作用,把一些需要随堂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完成,并马上进行互评。如语文科的听写,数学科的计算,英语的单词朗读,堂上的五分钟检测,甚至是学习单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都可以让小组长落实检查组员到底有没有完成,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小组长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组员完成。当然,在选组长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能够胜任的学生,他们必须学习优秀,有责任心,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互评的效果。
  ②师生面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最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是面批面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是很多低年级教师都会采用的方法,但我们有时也会发现教室里学生排起了长龙,许多学生在打闹,整个教室乱哄哄的,虽然老师教会了一个学生,但也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在实际的研究中,教师也探寻了几种有效的方法,如,编排座位的时候把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排成一列,放在明显的位置,课堂上就能及时依次巡改他们的作业。还有的老师在学生排队的时候限定了优生排左边,待提高的学生排右边,方便迅速优先批改他们的作业。   ③家校共评
  对于一些背诵、朗读、体验类的作业,一般采用家长评价,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寒假、暑假的作业,如何监管学生是否及时完成,只能靠家长的跟进了,毕竟不是每个学生能做到自觉。在语文老师布置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家长就要作为阅读见证人进行签名。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
  ④网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迅猛,科学技术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一起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英语作业平台,以听、说全面带动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彻底解决了老师检查作业难,学生的哑巴英语难,单词记忆难,英语成绩难等老大难问题。学生在手机上完成作业,并能马上知道自己作业的成绩,朗读英语的时候,还能马上知道自己哪些单词读不准确。学生很喜欢这个平台,周末布置“一起作业”,换一种作业的形式,换一种作业的心情。而数学的人人通平台,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而且有详细的数据支撑。老师可以及时跟进学生的存在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2.有效的评价方法
  ①二次加分法
  为了调动学生二次更正作业的积极性,有很多老师都会采用二次加分法。如:学生的作文在初评时只有85分,通过老师的作文讲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老师就可以进行二次加分。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劳动成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举两得。
  ②“V”币奖励法
  “V”币是在微笑教育理念下,产生的奖励学生的一种校园币,教师对作业表现好的学生给予“V”币的奖励,学生积够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在校园微笑币兑换日进行兑换自己心仪的礼物或进行(下转第40版)(上接第39版)特殊的抽奖。除了“V”币,有的老师还给学生“奖励看电视半小时”“奖励免做一次作业”等。
  ③评语激励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在评改作业的时候,会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几句激励性的话语。如,“书写比以前有进步了”“请及时更正哦!”“态度很认真!”“这次划线能用尺子了,以后也要保持这种习惯哦!”等。
  ④分数激励法
  英语老师为激发学生对常规作业的兴趣,增设阶段性奖励。“抄一抄”得5次“Beautiful”可得一小红花,“听读背”够5次家长签字确认可得一小红花,“默一默”够5次100分可得一小红花,期末根据小红花的个数做为平时成绩,以此来保持学生对常规作业的兴趣。
  ⑤榜样示范法
  为了交流各班的作业情况,课题组每个月都会分学科进行优秀作业的展示,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优秀作业轮番上阵,每次展出都会吸引很多同学去围观。对于作业优秀的学生,还会在每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对他们进行颁奖。
  四、利用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1.熟悉课标要求,转变教学理念
  作业与有效作业是有区别的,布置有效的作业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但要想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关键还是在人。教师必须动起来,设计有质量的作业。因此,在课题推进的起步阶段,首先要做好的是教师的培训,只有教师的理念转变了,教师的命题能力提升了,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有实效性的作业。相当于箭要射在靶心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深入研读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发展目标,我们才不会偏离航道。在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各科组开展深入的研读课标活动,通过学习,归纳出:重阅读,关注思维发展;重表达,提高语言能力;重实践,增加综合性活动;重方法,关注学习经历;重生活,扩大关注视角等要点。
  2.增强目标意识,精心设计作业
  经过提炼有效作业设计的路径是:理清目标——查阅资料——个人重组——集体推敲——学生完成——發现问题——重新修改——上存资源。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每个单元的目标,在期初的教学计划中就要进行提炼和推敲,然后根据相应的课时目标制定恰当的课时目标,再根据作业目标进行作业的选编或者自编,这样保持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的一致性,切实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课题组购买了大量的参考书籍,备课组的老师先分工进行主备,他们可以选择改编、创编优秀的作业,进行作业重组,然后利用每个星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对教师设计的学习单,单元作业进行反复的修改,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一道题的训练不重复,每一道题的训练都是有目的的。当学生完成作业以后发现存在问题,要进行作业的修改,最后重新上传资源库,方便以后再进行改编。这样通过集体的力量设计出来的作业,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3.遵循教学规律,适时布置作业
  为了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4S”课堂教学模式,分时段布置作业:课前布置学习单中“自我尝试”的作业;课中进行“当堂检测”的作业;课后布置“拓展延伸”的作业。不同的教学时段布置不同的作业,把练习放在课堂,大大节约了完成作业的时间。此外,教师的精讲多练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在各种练习中习得,保证了学习的效果。现在“学习单”是学生预习的小助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好搭档。学习单里包含达成目标、知识要点、预习要求、自我尝试、当堂检测(基础题与挑战题)、自我评价这六个内容。只有用心设计每一课时的学习单,特别是预习要求、自我尝试和当堂检测这三部分,深挖前置性学习的可行性,明确题目设计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训练的必要性,“减负增效”才更明显。
  4.及时评价作业,思考错误归因
  要实现增效,作业的及时评阅,及时评讲是必须的。如果学生的作业,老师评改不及时,那么到评讲的时候,学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是没有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堂测的作业,老师可以先批改作业速度快、质量高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协助老师把所有的学生及时批改完毕,老师就可以进行即堂的评讲。教师课后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把学生的做题情况和做错的学生进行记录,思考学生错误的原因,评讲的时候进行有重点的指导,这样会增大作业评讲的效果。对于一些学生反复错误的作业,教师也可以开展集体的研讨,共同查找原因。如,数学科组发现学生无论是口算,还是脱式计算,甚至于解决问题的计算,经常失分,他们意识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提高计算准确率。他们通过分析,找出学生之所以失分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没掌握计算方法。如:运算顺序不正确,整数与分数的乘法不过关,不懂得怎样约分。
  ②学生思想不够重视,常常看错题。学生都会算,但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率却不予关注。
  ③学生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或乘法口诀没过关。如把13-6的结果算成7。
  ④平时的计算习惯不够好,书写凌乱。
  ⑤平时练习量不够。
  根据原因,他们研究了以下对策:
  ①跟学生明晰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思想上重视起来,提升学生自信心。
  ②规范学生的书写,无论是试卷还是练习册,甚至于学生的草稿本,都要求做到整洁。
  ③帮学生查找错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突破。
  ④准备好人手一本错题本,争取下次做类似的题不犯同样的错误。
  ⑤每天坚持练4道计算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基于以上几点,归纳具体操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5.加强作业管理,提高作业成效
  教委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时间不超40分钟,五年六年级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但实际上作业的量,语文、数学、英语加起来是超过规定的时间要求的。要保证减负增效,作业的管理是必须的。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作业量的管理。监控教师的作业量可以采取学生问卷、座谈;可以巡视教室了解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可以查阅学生的作业登记本,了解三科作业的完成时间。
  ②提高作业检查的实效。我们的作业检查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经历了科组、行政检查——教师同科组互检——教师跨年级互检——教师跨学科互检。不同的检查形式有不同的效果,教师的互检让教师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我们还通过拍下优秀作业、有效评语的照片上传备课组群,让老师们共赏共享,汲取优秀经验。
  ③开展作业设计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是解决作业量的根源。我们立足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的技巧,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通过培训,教师认识到作业设计的原则: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有理解,也要有运用;有形式,也要有实效。
  教师给学生减负,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的完善与成功,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
  [本文系广东省顺德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有效作业实现小学生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SDJKZ20150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月芬,张新宇.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羽,连媛,从作業入手的“减负”[J].超星期刊.
  [4]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