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音乐记忆潜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的学习非常紧张,音乐鉴赏课又没有高考的压力,因此同学们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所以,怎样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同学们的音乐记忆潜能,从而发挥一堂课40分钟的效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该论文阐明了音乐记忆的概念,最后通过在学生中的调查、测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凡是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产生共鸣的作品,记忆效果就好。然后总结出几种能够充分挖掘学生音乐记忆潜能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记忆;新课程;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材,你会发现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和大量的课后探究题;浏览课程的配套课件,你可以观赏到许多的影像资料,了解到丰富的音乐常识;同学生交流,或问卷调查,你会发现在多媒体时代的环境下,学生们能从多方面的渠道获取自己想要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知识,可真正谈到对音乐课的热爱程度却仍众口不一。这就使得在高考综合改革的大环境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倍感压力和挑战,
  音乐鉴赏课没有会考、统考的压力,同学们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所以,怎样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同学们的音乐记忆潜能,从而发挥一堂课40分钟的效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什么叫音乐记忆呢?如何充分开发学生的音乐记忆呢?
  音乐记忆是音乐作品刺激人脑中的海马体,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及留下痕迹,然后在大脑中反映和重现出来。对音乐记忆的培养我们应利用一切听音乐的机会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努力在记忆和想象中重现听过的音乐。还应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意义,意义越深就越容易记住。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我曾做过这样的测试,让同学们欣赏一些作品: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天鹅”的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主题、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李斯特的《爱之梦》、诺拉·琼斯的爵士音乐《不知为何》、舒伯特的《菩提树》、萧友梅的《问》。得到结果是,95﹪的同学对前六首作品记忆深刻,后二首音乐作品没有听过或印象不深。当问他们为什么时,他们在问卷中写到:前二部作品是音乐大师的杰作,旋律震撼人心、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旋律在S.H.E的《不想长大》的副歌旋律中出现、《c小调练习曲》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爵士音乐《不知为何》合我的口味,所以印象深刻。其实,根本问题在于他们受到了音乐的感染,体会到了音乐的优美精妙,对所听的音乐产生了兴趣。听音乐与倾听音乐这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听音乐,是与生俱来听见音乐的能力,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声音的生理反应。而倾听音乐是将音乐转化为共鸣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通过以上的测试,我们可以总结出:凡是学生对之感兴趣的音乐事物,能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使情感产生较大起伏的乐曲,学生容易记忆:反之,如果学生萎靡不振,毫无兴趣地听课,天天心不在焉地练琴或有口无心、毫无表情地歌唱,他们的音乐记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音乐记忆的功能将会慢慢减退,进而不热爱音乐,对美妙动听的音乐无动于衷,以至于在精神方面、情绪方面、性格方面乃至为人处世方面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按时间的顺序,从古代发展到现代的各时代的代表性的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西方专业创作音乐(按时间的发展划分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现代主义音乐、流行音乐)四个板块构成。内容非常全面,条理也非常清楚。那么怎样让学生通过对所欣赏的作品产生情感后,从而去发展、挖掘学生的记忆潜能呢?笔者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浏览书籍、网络,体现自我探究式教学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限制、形象直观等优势深受师生喜爱,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创新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应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构建他们自己的音乐欣赏体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信息进行预习、自学,或请个别学生提前做准备,在课堂上做“专题汇报”。凡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了解到的知识,学生极易记忆,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或终生难以忘怀。这样就达到了挖掘记忆潜能的效果。
  二、学会精打细算,充分利用有效时间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呢?教学的目的就是同学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老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因此,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懂得抓住重点,强化记忆。如若要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我们则需要尽可能多的加深音乐主题的印象。比如,在上《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时,课前我播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音乐,将学生置身于古典京剧的氛围中,感受京剧的唱腔、韵味,使同学们对京剧的唱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小组讨论的时候,也可輕声地播放这一主题音乐。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作品旋律的印象,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课堂活力,同时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还可设置体验环节,让学生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片段,亲自感受京剧一字数转、轻柔婉转、字正腔圆、绕梁三日的独特韵味。
  三、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主线
  一堂优质课就如同写文章一样,在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意图,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就需要构建一条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然,这条主线的选择可以根据教师的理解而有所不同。例如《鼓乐铿锵》一课,笔者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玩鼓三个方面进行授课。“听鼓”体现在课前播放的一段鼓乐影像资料和听鼓乐《锦鸡出山》;“赏”鼓体现在欣赏鼓乐《滚核桃》;“玩”鼓体现在分组进行节奏训练和为《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节奏。这样就从不同的层面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鼓乐之美,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民间打击乐的体验。自然而然同学们对《鼓乐铿锵》这节课会记忆尤深。
  四、做好拓展探究,深化教学内容
  翻开课本,每节课后都有“拓展与探究”这一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得到拓展,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提升,更是加强记忆的有力手段。以《独特的民族风》为例,这课共有5个拓展探究题,其中二、三、四题较为简单,只要学生上课又认真听讲,就不难作答。它们可以考察同学们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音乐感受、体验、认知的程度。第一,五题较复杂,学生需要认真欣赏、比较、感受、分析,再配合网络查询信息才能总结出答案。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在课前分配给小组进行预习,查询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派代表进行交流。这些拓展探究题检验了同学们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再次加强了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记忆。
  从以上课前、课时、课后的三个环节中,我们都从中感受到:挖掘学生的记忆潜能不是用单一方法就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必须多方面、多渠道地同步教学,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尽可能地达到较好的效果,让学生们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收,从而达到挖掘记忆潜能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