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引导挖掘潜能 让孩子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天生我材必有用”,诗坛豪杰李白留下的这一不朽名句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自我肯定和鼓励他人的名言,他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信心,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关键期;独特性;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200-02
  自从每一个生命降落人间,他就是他。带着独特个性和特异灵性,生活的舞台中必定有他的位置。但是怎样让他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做好自己,除了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外,还有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又如何让孩子最好地发展,在人生舞台上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呢?这就需要父母及其他教育者对他的正确引导了。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要顺应儿童成长规律,抓住关键期对儿童进行影响
  对于孩子的生长,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动作、生理的发展,还需要关注儿童情感、情绪、认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都有关键期,各种能力、情感、情绪的培养也有其关键期。在关键期对学习能力的掌握以及情感情绪的培养都比较容易,效果也相对显著,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利克斯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性理论指出:0-1岁是孩子建立信任的关键期,1-3岁是孩子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期,3-6岁是孩子发展主动性的关键期,6-12岁是孩子获得勤奋感的关键期,12-18岁是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感的关键期。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0-2岁是孩子动作思维阶段,2-7岁是形象思维阶段,7-12岁是具体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是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而孩子的情绪发展从原来的依赖父母的情绪奴隶到逐渐成为情绪的主人,从父母是孩子外设的情绪处理器到孩子内化父母的功能。教育上应尊循最初情感联络,其次理论引导,最后到限制。在人际关系上,0-6个月是一元关系,6个月至二三岁是二元关系,3-5岁就发展成为三元关系。在教育中,我们必须熟知儿童的关键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键期不是不变的,儿童达到这些关键阶段是有先有后的,发展节奏也不一样,不过发展的次序是相对稳定的。儿童出生有其自带的结构、先天的特性,有些发展快,所谓的超常儿童,他发展的关键期就提前,有的发展慢,发展的关键期就会延迟,但这些关键期也终将被发展缓慢者经历。因而我们在教育中要熟知规律,灵活运用,切不可拔苗助长,影响其发展。
  二、要深入孩子内心,寻找孩子的独特性
  中育心理加拿大籍的老师Petrus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协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独特性”为题,诠释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协助孩子找到自己独特性的重要性。Petrus老师首先提出了“教育儿童首先要有正确的儿童观”,检视一下自己的亲子教育理念是否正确,Petrus老师提出“教育者的儿童观是什么”,即当孩子出现在你身边时你怎样来教育孩子,是顺应孩子天生规律,找出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呢?还是顺应当前社会热门话题,把他塑造成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呢?是光从孩子的外表,短暂的交流,他人对其的描述,这个孩子过去取得的成绩、奖励和惩罚给这个孩子贴上标签呢?还是仔细地观察这位孩子的言行,跟这位孩子交往看待孩子的反应,与他一起做某些事情,发现他独特的一面并根据孩子的反映、能力、兴趣、爱好来了解他的独特性呢?在引导孩子发展时,是以成人的价值观,根据社会需求,磨其不和社会的锋芒,磨其你认为不好的棱角,以牺牲他的兴趣、爱好来适应社会呢?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孩子独特的个性、能力,让孩子在社会上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又顺应社会需要,体现社会价值的工作呢?
  这两种引导法看起来殊途同归,都是创造社会价值,但在工作中个人体验却相去甚远:前者是“要我做”,目标纯粹是为了混饭吃,工作中哪有兴趣、爱好、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呢?后者是“我要做”,“我喜欢”,“我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孩子在工作中寻到到自己的乐趣,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这两种情况恰好体现了父母两个不同的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一种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强加于孩子身上。另一种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独特性,顺应孩子的天性,提供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去选择工作。
  在教育中,许多人认为孩子是海绵,他能吸收各方面知识,于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教育时根本不尊重学生的天性,思考应该怎样带孩子才能顺应孩子的需要,有利于孩子发展。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一股脑儿往孩子身上塞各种自己认为最好的,这海绵总有一天会被油质废物污染,失去海绵的特性,与抹布别无二致。
  三、挖掘孩子的独特性,让他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了解孩子的独特性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挖掘孩子的独特性,让孩子真正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是材?材就是孩子本身,生下来时的天然的自带的结构。人们常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随教育者随意画画,这个观点错了,孩子生下来时就有自带的天然的结构,他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也就是气质特性:它是孩子以后发展的基础,父母必须对这个“材”,也就是孩子的气质特征有透彻的理解,并能根据孩子的“材”去选择怎样引导,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如果没有明白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孩子身上,用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去教育孩子。那么什么是必有用呢?這个必有用是指父母以及教育者对孩子独特个性的理解,并能根据孩子的智能去开发他的独特性,发展他的能力,这种依据孩子潜能挖掘出来的能力在社会上一定有他的用武之地,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者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有口饭吃,例如加拿大籍老师Petrus课堂上讲的故事,老板以2倍的工作让蜜蜂去结网,让蜘蛛去采蜜,看起来蜜蜂和蜘蛛得到的报酬比他们干老本行多了一倍。但工作中他们不但干得很吃力,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必定比原来少得多。而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是事却在当今社会非常受家长欢迎,这就是家长没有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只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的这种风气导致在教育孩子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有用不仅仅是指对自己有用。确切的说,广义的“有用”应该是对世界有用。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用的,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有外在区别也有内在区别。每个人的高矮、胖瘦、美丑是外在表现,我们一看就明了。但是内在表现就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那个领域的天资。要发现内在天资,我们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肯定每个人的独特性,量身定做孩子的教育,根据孩子的特性进行辅导,让孩子的独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确定目标,培养习惯,向幸福迈进
  儿童最终要发展成为社会人,虽然天生我材必有用,但这只是嘴面功夫,不进行训练很难获得满意的人生。我们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后,就开始顺应自然,挖掘孩子的潜能。
  首先让孩子从小有梦想,即人生的目标。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梦想和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发现3%的有清晰长远目标的人成为了顶尖人物,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生活在中上层,60%的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中下层,有着安稳的工作,但没有特别成绩,27%的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过着潦倒的生活。所以,想要过得好,目标不可少。其次要重视习惯。我们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的成绩其实都同我们的习惯有关。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终身受益。”人生如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还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方向盘,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生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朋友,助人一生成功,坏习惯是害虫,害人一事无成。习惯是一个人的资产,资产有正负之分。有了好习惯,一辈子就有用不完的利息;有了坏习惯,一辈子就有偿不尽的债务。最后要学会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离开了坚持,梦想只能成为空想。“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微不足道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邦邦的木头锯断?说到底就是坚持的力量,人要成功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第三期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已渐渐落下帷幕。但学习过程中每位老师的理念,每一个案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以后教育孩子过程中,肯定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郭红红.天生我材必有用[J].师道,2017(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1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