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二十年后回故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的一篇作文题目,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利用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因此在本单元的习作中也让学生想象自己离开家乡二十年后再次回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并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本单元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文章以这篇习作的教学为例,探讨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98-01
  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的课程,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现阶段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眉头紧皱,不知道要如何去下笔,也不知道要怎样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扎实,脑海中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习作教学时方法单一、老套,不适用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要求。
  一、趣味导入,准确审题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总是直观地让学生去观看本节课我们需要写作的内容,对于习作教学完全没有导入。许多教师认为习作教学不需要导入,只需要花时间让学生去写作就可以了。实则不然,教师的趣味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审题,找到习作方向。
  二、巧妙引导,启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容易被一些套路约束住思维,教师在展开习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变换思维模式,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对于这篇文章的指导,具体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从回忆着手。当学生二十年后看到自己家乡的变化后,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自己二十年前看到的样子,从回忆中一步步分析其中的变化,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你在写作时的用心。二是从相同点着手。虽然过去了二十年,但一座城市依然有从未发生变化的东西,你可以将这些东西进行对比,加深文章深度。三是从想象着手。二十年后一定会发生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让你感到新奇的是什么?描写出来才能够更好地表情达意。通过教师的三种引导,学生改变了自己单一地描写二十年后发生了什么故事的模式,创新思维,写出了自己的期望,更好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写出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三、创设情境,引导准确表达感情
  小学生看到一个习作题目后往往无从下笔,不知该写什么,因为他们的感性材料的积累不是很丰富,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
  在《二十年后回故乡》这篇习作时,许多学生想要表达的都是对二十年后变化的惊奇,以及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但在写作方式上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讲述自己这种复杂的感情,因为二十年离乡的情境许多学生无法想象,所以在表达感情时会有所偏差。教师可以借助歌曲与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寻感情,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故鄉的云》《稻香》等思念家乡的歌曲,让学生观看一些人们离开家乡后再次踏上故乡土地的影视片段。在观看影视片段时,学生发现这些重返故乡的人的脸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表情,难道他们不激动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没有感情,反而是感情太浓厚了。在这样的启发下,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故乡的山,故乡的人……’我好像又听到了那动人的歌声,二十年过去了,家乡的景色发生了许多变化,家乡的路也重建了很多,但是家乡还是这个家乡,人还是原来的人,其实,我从未离开家乡。”这样的表达让文章得到升华,也让读者在读到最后一句时仿佛与作者感同身受,是呀,家乡变化又怎么样,这依然是我的家乡。
  四、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入手
  对于传统简单的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感到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对于老师呆板的指导,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游戏留心观察游戏的经过是怎样的,大家都有什么动作,表情如何,你自己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的习作大都写得不错。
  参考文献:
  [1]张峥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2]张素芳.谈小学语文如何开展写作教学[J].学周刊,2017(8).
  作者简介:高菊梅(1980—),女,甘肃陇西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