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朱赢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飞速发展,传统行业受到许多新的挑战,出版行业受网络的影响,其市场遭受巨大的冲击,只追求速效产出,已不能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书籍装帧设计唯有另辟蹊径,寻求新的设计思维和恪守工匠精神才能实现设计的意义。文章即从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和当下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设计师朱赢椿的设计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装帧设计;朱赢椿;工匠精神
  书籍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形式也很多元化,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书籍始于周代,在形式上主要有简策(简牍)形式、卷轴形式、册页形式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随后纸质书籍得到了大的发展,册页形式中的蝴蝶装与包背装在现今依然是比较常见的书籍装订方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字信息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局限于实体书籍,电子书的出现给人们的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转变了民众的阅读方式。但与此同时,纸质书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据新闻报道全球的纸质书市场销量都在下滑,而电子书的销量却在快速攀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书籍将会消亡,只是对实体书籍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书籍在装帧设计上有了更大的创新需求。
  一、朱赢椿书籍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朱赢椿在书籍设计上做了很多创新和改变,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据数据统计由他担任设计和美术编辑的图书近两千余本,其中多本图书获得国内外装帧设计大奖,《不裁》获得 2007 年“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他参与并创作设计的图书《蚁呓》被评为 2007 年“中国最美的书”及 2008 年“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奖,《蜗牛慢吞吞》一书入选 2012 年“中国最美的书”,概念摄影集《空度》被评为 2013 年“中国最美的书”,《虫子书》获得 2017 年“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一)追求创造性的表达
  很多人认为朱赢椿的《虫子书》,在形式上远远超过了内容,很像行为艺术,他们不懂为什么要用书籍的方式编排“虫子文” 也不明白这本书的意义何在。但朱赢椿的书籍设计屡次获奖,并不是由于他掌握了其中的取巧方式。而是由于他秉承了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他认为他不应该仅仅只是成为一个服务于文本的设计师,相反做一些新的尝试对他来说比简单地迎合市场做一些大众常见的读物更值得他去花费精力。面对大众的质疑和追问,他表现得很平静,也毫不惊讶大众对《虫子书》的争议,反倒认为在这本书上长达五年的投入跟付出让他很享受。他也表明其实没有所谓的“艺术规律”,每件作品都是他创造性的表达,出自内心的渴望,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规律。
  (二)追求“忘我”的状态
  装帧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如果脱离服务者本身,只关注自身的喜好,和自我表达,就容易丢失设计的初衷,设计出来的东西也无法称之为一个好的设计,只能算一个自我意愿的表达。笔者认为设计应该找到一个“忘我”的状态,充分尊重设计服务的对象,只有努力贴合服务对象才能真正达到设计需求。朱赢椿提出“不要让设计害了书,书籍是为作者服务”的观点。他这一观点在他设计和创作的《虫子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尊重虫子的自然运动轨迹,将人为的因素降到最小,整个书籍的内容没有做任何文字的解答,全是他服务的对象“虫子”的“诉说”,整个编排很有意思,很纯粹,是只属于虫子的文字。
  二、朱赢椿书籍设计中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体现了高度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职业能力,以及高度的职业品质,它的精神内涵包括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当今流水线的快速生产模式和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使得很多产品在品质上的追求打了很大的折扣,但同时也使得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品牌显示出更多的品牌资本。因此如果一味追逐即时利益,将很不利于品牌长期的发展,具有产品品质灵魂的产品在当今这个太过“着急”的社会显得更与众不同,也更加具有积极意义。书籍作为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书籍设计师更应该花费心力去投入自己的工作,努力为传播优良文化做出贡献。
  (一)高度敬业
  朱赢椿在设计中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不盲目追求市场,也不排斥时下的商业模式,充分把服务精神用在设计中。每次的设计,他都会对作者做深入的了解,把作者的所思所想努力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显示了他对作者以及设计本身的尊重。他在设计工作中态度积极,用自己的坚守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制作出许多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书,从他的《蚁呓》中可以看出,他在设计上不是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市场的适应性,当然不是说他的书不符合市场需求,而是他对市场有自己清醒的判断,他所认为的书籍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了博眼球和引起读者的购买冲动,还应该考虑购买后读者拿到手里的书本具不具备再读的意义,显然一本好的书是值得我们去一读再读的,不是给它披上了“像模像樣”的外衣就够了,还需要对书籍设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体现了他极高的职业素养和个人文化内涵。
  (二)反复推敲,苛求完美
  除了对职业的尊重和个人崇高理想外,他在设计上的精益求精也很让人佩服,书籍设计工作极其繁琐要考虑和顾及的地方太多了,关系到书本的上市时间等方方面面,在设计上有时候是很赶时间的,这关系着能不能把作者和读者满意的书呈献出来,极为考验作者的设计能力和用心程度,充裕的时间和对书本本身的背景调查是制作好一本书的先决条件。往往出版商为了抢占市场使设计师不得不去删减设计中的一些工作,以满足快节奏的要求。朱赢椿不急于表达,也不轻易妥协市场,对设计工作极为苛求,他从开始的追求独特设计过渡到在设计上不断精简和越来越平易近人,在这一过程中,他做了许多的思考,并不断改进,在个性上做到了适可而止,努力制作能兼顾作者与读者感受的书。他从以前一天就可以制作两三本书,到一个月或是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制作一本书。朱赢椿称得上是一个用心和用时间真正去雕琢自己的设计的设计师,不急不躁,用时间去沉淀,制作出来的书在品质上经得起考验。   (三)慢工出细活
  慢,体现了他在工作中专注的状态,慢下来去感触身边的事物,在当下的社会似乎变得不太符合社会常态,大家都在加快自己的步伐,时间被精确地分配到每一件事上。生怕有所耽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但这样却丢失了许多该有的专注。注意力被分散到不同的事情上,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朱赢椿在羊城晚报的采访中提出:“其实我也经历过求快的阶段。现在我所讲的慢,更多是心理状况,不是行动上的慢,也不是消极或懒散。时代太焦虑了,我有时候反其道,慢却是为了快。因为慢,返工的时候会少一点,提高效率;只想快,方向错了,可能失控。慢反而划算。”他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创作出虫子书,这期间自己开园种菜,慢慢搜集虫子的在各种物体上留下的“字迹”,再潜下心来把这些“字迹”一点一点编排设计,他通过让自己慢下来,把时间精力专注到较少的事情上,反而更快地完成了很多人费尽心力却完成不了的事。
  (四)不媚俗,力求创新
  他在书籍的设计上,“以少胜多”,比起博眼球和卖力的“吆喝”,他的书更具有个性,不急不躁,精简又不失美感。他的个性与市面上许多求异、求怪以显示自己的个性的书不同,他所传达的理念更具有哲学思想,给人更多的回味。他的书简约却不简单,每一处的设计都经过慢慢的推敲跟琢磨,不断进行精简,提炼出不能再多也不能再少的设计元素。就像在创作一幅画作般仔细构思追求精巧,他将国画中的思维代入到了自己设计中,使得他的书有了别具一格的特质。
  三、结语
  电子书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面对它给纸质书带来的冲击,出版商和设计师都无法逃避,除了迎难而上别无他法,电子书反而是当代年轻人比较习惯的阅读方式,笔者认为购买实体书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这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未来人们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人还在阅读纸质书籍,但这不表示纸质书籍就要从此衰亡,因为现实终将不能被虚拟取代。书籍设计应该走上什么道路还有待探索,但笔者认为贴合书籍的可收藏性,未来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书籍,以及高品质、高涵养、高水平的书籍会是未来书籍的发展方向。设计师在未来的书籍设计中则更需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耐得住寂寞不急于求成,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规律,不断积累和打磨,才能设计出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张群.他从微动物身上獲取灵感——访 2014 中国好书获得者朱赢椿[J].华人时刊(上旬刊),2015(6).
  [2]阮芳.书籍设计中信息整合方法研究——以“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为例[D].北京服装学院,2015.
  [3]韩雅怡,李茜雅.设计与生活——朱赢椿书籍设计作品启示录[D].长春理工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刘垚,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文牧江,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