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16-01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指创新意义的思想、理论及设计。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的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超越自身常规的思考。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其动态特点表现有独立性、批判性、深刻性、流动性、发散性、能动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的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教学而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当前教学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性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规律,品尝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性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决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包括图形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3、探索性教学
  这種教学模式只能适用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它对于学生教学的创造性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过程应当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纵横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这六个要素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互相配合,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性思维结构。
  1.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项思维。发散思维是解决思维方向性的指针。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源材料探索不同大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譬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新创优;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就是对某个复杂问题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得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探讨问题的进取精神,实现与众不同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特别是近年来,新教材的使用,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问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2.诱发学生灵感。
  灵感或顿悟的形成主要是靠形象思维或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思考,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创造性活动的关键突破。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及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使学生能直接通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注意观察方法的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信息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4.发展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实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往往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就是从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事例。
  总之,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将有利于发掘学生智力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基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6):21-21.
  [2]洪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0(12):61-61.
  作者简介:杨慧(1966.1.2-),女,籍贯:辽宁省沈阳,学校全称:沈阳铁路第三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