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创”背景下高校开设研究专题讲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双创背景,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为此,高校课程体系应将学术前沿与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专题讲座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范式,对于完善高校创新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创背景;专题讲座;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06-01
  引言
  “双创”战略的提出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现实挑战,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需要抢抓“双创”机遇,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举措,多渠道多策略竭力培育创新沃土。在此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中增设研究专题讲座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研究专题讲座对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视野,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潮流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国内高校创新性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已经做出了一些概述,总结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将科研与教学相割裂的教学理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科研知识的辅导和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主动创新和探索精神有所缺失。當前,尽管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一些与“双创”相关的理论课程,但均缺乏与外界实践交流的桥梁,大部分“双创”经验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主讲该类创新课程的教师本身并未足够的实践创新经验,所讲授内容也大多源自于教材,教条主义严重,造成学生对该类课程兴致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整体教学效果偏低,没有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方面起到富有成效的引领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高校中开设创新性课程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必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外,创新创业方面的选修课设置不足,课程体系仍属于传统范式,缺乏完整的传统课程与创新性课程相结合的体系;(2)从教学模式和教师能力方面来看,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观念陈旧,缺乏对课程进行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对创新知识的补充和完善;(3)从学生自身创新意识来看,当前大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相比于实践技能的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是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此现状,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一些学者认为学术讲座是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的有效手段,确定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训练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关键。
  二、高校课程体系中增设研究专题讲座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确立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一目标和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创新人才体系的根本支撑,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历史使命。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敢于创新,敏于发现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董泽芳和袁川(2014)认为高校要重视专题讲座及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提供充分激发创新的环境。刘丽君(2009)认为探索我国具有理工科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典兵(2015)认为我国高校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改革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以增强高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高校创新体系,高校人才培养应将学术前沿与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孵化器,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二者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学科研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热情,能很好的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借助专题讲座或研讨型课程,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意识的束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三、高校课程体系中增设研究专题讲座的可行性
  从国内各高校的实践来看,尽管不少高校会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但此类专题讲座往往内容较深且多主要面向教师,受众面窄,学生参与度低,因此不能很好的起到培育学生创新兴趣的作用。
  前述内容已经阐释了高校开设“研究专题讲座”的必要性,通过专题讲座,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营建创新氛围。在具备相关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学生可以与教师展开合作,进一步将创新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实践。从课程设置的可行性方面来说,通过创建一类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在校教师资源,将教师的科研以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话题,学校要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建立联系机制,创设和培育师生协同创新的局面。
  “研究专题讲座”旨在通过将教师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打破科研与教学的界限,让学生理解科研,了解前沿,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让学生在创新中不再茫然,创有所指。通过开设“研究专题讲座”旨在建立一种传输机制,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兴趣连接起来,竭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兴趣,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理念,同时,也将教师科研及课程体系相挂钩,建立教师与学生联动创新的局面。
  结语
  综上,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在“双创”战略中的作用,不仅要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还要积极探索适合国内学生的双创新思路,不断改进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研究专题讲座,努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董泽芳,袁川.国外高校成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与启示——以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第4期.
  [2]李娜.印度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4期.
  [3]张典兵.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10期.
  作者简介:何金财(1986-),经济学博士,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家庭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