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婷婷 罗丹

  【摘 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不仅体现着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识字能力,还体现着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因如此,阅读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听说教学、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一损皆损,一荣倶荣。
  【关键词】阅读;口语;识字;写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75-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因此,大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根据从教经验和学情反馈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反复流利地朗读,不但能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奇妙地感悟文字背后的很多“韵质”。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提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讲阅读的重要性。小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
  1.读准字音。
  在进行阅读之前,可以在网络上下载音频文件,可以让老师范读,也可以听优秀同学朗读。在听他人朗读时要全神贯注,可采用小声跟读或默读以防注意力分散。标注好范读中与自己朗读时的不同之处,再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由朗读,达到熟背时最佳。
  2.抓关键字、词、句。
  南宋朱熹《朱子家训》中提到: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也不在此,则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是最急需的。因此,學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将阅读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在阅读时除了勾画生字新词外,还应勾画出文中的特殊句子和特殊段,如总起句、过渡段,议论句、中心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
  3.理解词义、文意。
  阅读中圈出的生字新词,一定要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参考书。对于不能解决的生字新词以及句意,要向同学或教师寻求帮助。得到答案后一定要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不要记记就完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一写更能加深记忆。
  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文章,不管是写人还是物,都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憎恶、喜好。文章是属于艺术,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阅读的语调和节奏。
  语调不仅使语言表达得清楚完善,而且可以使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显现出来,从而获得语意、语音和感情三者融合同时相得益彰的效果。语调的内容丰富复杂,阅读时根据文章内容处理好语调的轻重、停顿、快慢、高低就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感情。阅读的节奏感贯穿于文章全篇,感情欢快的,可以采用开节奏;感情忧郁的,可以采用慢节奏。
  2.作者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大的一种社会环境。和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是称赞还是批判。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在网上查阅作者简介,了解了这些,再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融于作者描绘的画面中去,就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
  3.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阅读时抓住文章中出现的能反应作者感情的词语。心情好的词语如:高兴、愉快、喜悦、乐观、兴奋、感激、轻松、洋洋得意等。心情坏的词语如:悲伤、痛苦、失望、自责、批评、责骂、害怕、忧伤、惆怅、难过、不安、沉重等。文中出现的中心句、过渡句、首尾句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反复朗读关键词、关键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识字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4.文章题目。
  阅读文章时,往往忽略掉文章的题目,直接从正文阅读。殊不知,文章的题目有好几种作用。例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行文的线索或感情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突出文章的主旨;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设置悬念;文章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不管是在课内读课文,还是课外读书,都要注意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多读几遍,便于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思想感情。
  三、积累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中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得再多,积累的知识都只是沉淀在头脑中。写作是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主观意志写出来,让大家可以了解到。会说不会写,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能用自己的话,把章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并写出来,才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练习提问。
  反复流利的将文章朗读数遍后,自己学会提问。比如:这篇文章讲了个什么事、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结果。一边罗列问题,一边回答问题。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成语、词语类型(ABB式、AABB式、ABAC式、AABC式、ABCC式)、特殊句式(总起句、比喻句、拟人句、设问句、议论句、排比句)。为什么作者在这个地方要用这个成语,这个词语,这个特殊句式。
  2.仿写片段。
  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循序渐进的。对于成语的仿写,首先理解词义,再写出该词语的近义词。对于词语类型的仿写,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对句子的仿写,先弄明白这是个什么句式,在学着仿写。如《颐和园》写到:昆明湖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用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仿写时我们可以写天上的月亮即:天上的月亮,弯得像小船,圆得像转盘。
  3.知识的积累。
  韩愈《进学解》中提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同样适合于学生的阅读,反反复复的朗读,口语能力和识字能力是提升的最快的,但我们有的同学在读书的时候,喜欢跟读,跑读,而不看书,不逐字逐行的读,导致会说,会认而不会写。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一定要自己的话归纳总结,重点是写在本子上。有条件的应该多锻炼学生学写读后感。
  总之,小学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识字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分不开的。尽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三言两语就行的,但我坚信滴水石穿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去做,阅读就会有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2]南宋.朱熹《朱子家训》.
  [3]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
  [4]唐.韩愈《进学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