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新形势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更加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好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知识都非常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加强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小学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语文学习 习惯 良好 意义 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小学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教师逐渐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学习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和提升,加强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探究,意义深远。
  1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小学生本身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新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又比较活泼好动,对于刻板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出现学习兴趣不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偏弱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效。如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更加有效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活学活用,提高语文成绩,同时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更好地发现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总结经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水平,对提升语文素养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2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大多数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孩子,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听课和复习习惯。对于学生而言,面对语文教科书本身不愿意主动进行探究,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自律意识较差,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安排和布置,往往只是喜欢按照教师的节奏来进行听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阶段各项功课,从而导致在课堂上难以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教科书相关的知识没有提前进行预习和了解,从而不容易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生字词或者阅读内容,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不够,准备不充分,不愿意主动发言和交流,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没有及时根据教师的讲解做好课后复习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不能打下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
  (2)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占有很大的比重,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阅读内容,并且写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项新的挑战,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往往比较畏惧,缺乏足够的兴趣,不善于倾听,不愿意交流,不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从而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应用情况,不利于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此外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写作方面知识积累不够,没有养成日常写作的好习惯,从而面对写作题目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没有激发写作动力,不利于提高写作成绩。
  (3)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结合的习惯和书写的习惯。目前小学生在听说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偏弱,教师在日常教学方面往往比较倾向于开展基础知识讲述,对于学生语言的表达训练方面关注较少,没有将听说结合起来进行引导性应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听说结合方面习惯没有练就,在表达时出现逻辑思维不清晰、意思表达不明确、语言表述不完整和存在各种用词偏差等情况,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发展。此外在书写方面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字词的结构辨识以及如何进行书写训练等,没有形成自身的体系,在书写方面出现潦草、错别字等情况,影响了审美,也不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导致学生没有养成上述良好习惯的因素较多,一方面主要和学生自身有关,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自律意识不够,对周边的事物往往比较好奇,难以提高专注力,没有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所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往往比较困难,也需要持续进行练就,另一方面来自学校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希望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方面,忽视了德育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培育,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比较少,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还受到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习惯的养成方面不够重视,对学生过于溺爱等,导致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比较随意,甚至对网络信息媒体等比较依赖,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育氛围。
  3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措施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成效,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听课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既要做好课前预习,又要学生在课堂上注重互动,还要养成良好的课后预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成效,更好地提高语文修养。所以一方面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新课程开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围绕相关的要求开展相关的预习活动,对文章的整体架构,涉及到的相关的重点以及自己认为的难点等进行标注记录,为后续课堂交流等提供帮助,教师可以每日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形式,强化训练,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更好地营造课前预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手脑并用,做好引导师范,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动,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式,所以教师要在教导学生学会预习步骤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升,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系统学习相关的语文教育理论,以此为基础搜集更多的典型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预习、课中讨论等,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唤起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进行记录,借助多媒体等进行制作和展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
  (2)引导学生科学制定语文学习计划。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当从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开始执行,如果没有科学的计划指导,将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宏观思维和意识,指导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相关方法,每天根据所学的知识,有序安排课后预习、课中讨论以及生活实践等相关的内容,循序学习相关的新词、短语、词句等,从而逐渐积累,更好地提升语文知识的积累应用能力。
  (3)应用案例教学、名人名言故事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语文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开发,听说读写能力都要具备,所以教师要从点滴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指导,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查询字典、每日进行日记心得撰写、每日坚持背诵朗读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小故事,对古人每日学习相关的典故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努力前进,教师还可以通过竞赛活动等形式,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加强小组讨论,通过设置相关的游戏竞赛项目等,让学生更好地和其他同伴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好地提高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收获更多的经验。还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字典或者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等搜集相关的资源,遇到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加深印象。通过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科目等,让学生每日坚持朗读、坚持背诵,将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事物和文字等进行记录摘抄,和大家一起分享,从而养成多动笔和多联系、科学整理所学内容和知识的习惯,在不断积累中收获更多的经验、知识,为学好语文这门功课乃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但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率先垂范,注重日常训练,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潜能,在日常训练和积累中获得更多的新知。
  参考文献
  [1] 贾洪波.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
  [2] 吴圣娟.设有效课堂,促学生深度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8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