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浩泉

  [摘要]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导向,进而通过发展成效展示、发展问题梳理、发展态势研判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现状进行审视,最后从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目标理念的革新,创建参与主体共同协作机制,细化竞赛项目、拓宽竞赛覆盖面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大赛优化策略,以期推动技能竞赛与职业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产教融合  以赛促学
  [作者简介]李浩泉(1978- ),男,广东东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广东  东莞  5238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課题 “思想政治工作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JKSJD2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8-0104-05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和普通本科学术教育形成了“二元并立”的局面,我国职业人才的战略发展目标给职业教育办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职业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双重要求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的职业文化积淀、师资力量配备和职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积累等都是体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主要表征,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硬实力主要是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设备供给情况、设备更新、自主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师生在职业教育科研、职业大赛及平时实践作业中积累的作品和发明等。
  从2010年至今,各地市的职业院校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职业资源供给都是空前的,当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职业成果多产性和价值内涵深邃性”,这两大核心发展的特色价值体现和落实还面临着众多挑战。因此,职业院校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利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来展现院校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职业成果与创新,且特色化的职业技能大赛还可以推动当地或者其他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协同进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抓手。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导向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导向,直接影响着国家引领职业教育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就业率的全新理念和实践思路。
  1.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的社会背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正式形成和进入全面实践阶段是近五年的事情。2008年,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开始打造自己的职业技能大赛训练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以优势和特色专业的支撑来实现“多产性、高品质、特色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成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部分特色化的职业院校开始按照国家要求实施“名职校孵化”工程,并利用全国示范性院校的发展带动其他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软实力和硬实力都不强的院校逐步发展起来。名职校带动其他实力稍弱的院校发展起来的助力器就是大型职业技能联赛或者国家特色化比赛项目,在职业联赛中实现对薄弱职业院校职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协同教育,通过过硬的技术较量和特色化的创新来凸显职业院校之间的实力,同时暴露薄弱校的薄弱点。这样薄弱院校的教育规划就可以按照需要提升和努力突破的地方进行设计,进而利用名职校的师资力量和成果资源帮助薄弱职校逐渐发展起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办规模和赛事影响力逐渐扩大,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使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更加如虎添翼,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已经形成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游戏软件、服装设计大赛、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保护装置设计等技能大赛。这些多方面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拉动了职业教育在社会实践创新和特定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内需,促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设计和举办日益趋于正规。
  2.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导向。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实施规划纲要(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未来几年职业院校在学生技能培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后期的目标规划,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的改革,弘扬职业精神,凸显职业技能的宝贵性,引导各行各业各系统了解不同职业教育的特色,并进一步明晰产教结合和职业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全面优化职业教育内容,提升职业技能实践技能培养的效能,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大生产,引领社会重新定义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大赛发展将围绕核心内涵展开:职业文化—职业核心素养—职业特色化创新—职业技能与社会经济产业化融合—职业教育多元育人模式构建—职业技能成熟+事业教育专业化—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职业教育的核心靶向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导向是特色化、综合化、经济产业化、国家品牌化的线性发展综合体,这也从侧面充分反映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新型人才培养以及促进社会产业发展的价值特色。换而言之,即职业教育的技能大赛将是供给侧改革最得力的助力器。
  二、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现状审视
  1.发展成效展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各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协办的职业竞技类比赛。截至2018年底,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其竞赛程序设置严格遵循校、市、省、国家四级梯次选拔优秀人才的比武竞技流程。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加速推进,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呈现出新设项目多、专业覆盖面广、技能操作贴近企业实战要求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各层次竞赛获奖选手的就业与发展状况得知,参赛获奖选手的就业率高达99.62%,专业对口率高达91.5%,在企业上岗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比例约为80%,薪资水平也相应高于同层次的普通职校毕业生。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影响力和成效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此外,通过技能竞技校企联动机制的创设,各类型职业技能大赛在为职业院校带来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的同时,也推动了赛项设计管理的品牌化运营,有效深化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完善了学科建设。   2.发展问题梳理。虽然“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技能大赛发展模式较好地适应了企业发展与职校教学的现实要求,但是从全国范围内各类职校参与备赛及职业技能大赛引导下的职业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功利性主义倾向较为明显。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优中选优的竞技特性。职业院校参赛学生获得层级越高的奖项越能增加自身的就业砝码,同时也为职业院校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因此,部分地方职业院校出现了专业教学仅围绕竞技项目展开定向“精英”培养和应“赛”教育的现象。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需要学生掌握比普通课程更深更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部分职业院校会在备战中加大对技能精英的选拔和培训力度,这部分学生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外,还要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接触更多的专业前沿知识和大量额外的技能训练。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而职业技能的竞技性却导致职业院校为获取利益、争夺荣誉将教育资源向备赛参赛学生倾斜的现象,形成为赛而教、为赛而学的尴尬局面,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此外,各级赛事赛程安排紧凑,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以牺牲个体全面发展为代价,不顾一切地加大职业技能训练强度,这种情况也令人担忧。
  第二,职业素养的渗透培养不足。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职业技术考察和职业创新技能评价的手段,更是学生职业素养的集中展示。新时期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职业素养核心品格,强调一种能够体现在专业技能人才身上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人文底蕴。如果将技术人才喻为悬浮于水面的冰山,显露于外的只是技能与知识本身,而那些隐性看不见的职业素养则是由技能人才的工作态度、道德操守和人文修养决定的,这也是鉴别职业技能型人才是否优秀的核心指标。目前,职业技能大赛竞技项目也开始重视考察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职业技能外,还要考核很多非专业能力因素,如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抗压能力以及协调应变力等也尤为重要。但是在职业教育和竞赛备战中,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培养却明显不足,这也是困扰职业教育和制约参赛选手技能水平发挥的突出问题。
  第三,跨学科技能融合创新度较弱。当前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更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鉴于这种社会人才需求趋势,职业技能大赛应加强对参赛选手复合型技能即跨学科技能的考核,要在考核科目的设计上进行创新。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严重不足,以致赛事的跨学科性不强。例如,园林设计与工程管理、葡萄酒酿造和广告设计等类似的交叉学科职业技能考核设计比较少,而且在专业项目程序的复杂性处理上的考核力度还明显不足,这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在供给侧发展的动态优化上还落实不到位。
  3.发展态势研判。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努力方向主要是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大力发展区域性的特色专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体系。一些职业教育专家和国家职业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且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力度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和全国多所示范职业院校共同加盟“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行列,并在历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大赛举办的权威性,增加大赛比赛项目的多样性,激励全国各类层次的职业院校能够在现实比赛中凸显自身特色,在比赛过程中增进职业院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近几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极力靠近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化大背景相适应、相融合的先决条件,不管是以园林建筑为特色的职业院校,还是侧重农业生态技术发展类的职业院校,或是以化工与自动化管理相融合的职业院校,他们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核心目的就是“自身院校的核心驱动力的打造”。对职业院校而言,核心驱动力主要是指以历史办学经验为本,借助职业发展产业化优势,全力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全面构建生命力旺盛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这个健康充满活力的体系应包括职业素养与职业实践技能强的双型师、现代化的教学硬件、丰富的办学经验、特色鲜明的王牌专业、就业率齐整质量教学的良好口碑,这些都是依靠职业技能大赛发展和构建的核心驱动力。
  三、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大赛优化策略
  针对近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赛成效和职业技能大赛引导下的职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今后要发展和构建职业院校的核心驱动力。对各类职业院校而言,加速职业教育创新力度和新型特色化人才培育是社会企业最迫切的现实需要,要提升和挖掘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真实价值,必须从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和探索职业技能大赛的优化策略。
  1.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目标理念的革新。要改变传统职业教育将职业技能竞赛视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职校社会声誉的参赛理念,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使职校管理者和教师明确认识到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成效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深化专业学科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也能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同产业技术发展的深度融合,培育大量优秀实用型的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将促进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升的竞赛理念引入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中,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为优化全面,有效增进人才输出的价值性和社会期望感。职业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精英化应赛”的教育观念,树立职校教育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观念,把职业素养和学历教育与专业化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培育“高质量的专技型人才”,并充分利用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的交流学习机会,开拓职业院校办学视野,利用社会发展外驱力和产教融合落实的内驱力双向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
  2.创建参与主体共同协作机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要有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大赛优化,就必须实现参与主体的共同协作。第一,政府牵头,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从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参与主体来看,政府和行业部门是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的顶层设计者。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断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各环节进行完善和改进,如建设职业技能考核题库、储备创建职业技能评定专家库、建立赛事行业企业资助办法等,并确保各层次赛事制度的公平公正。政府和行业协会要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有效沟通平台,加大职业竞赛参与各方的合作力度和效用。一方面,政府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規划要求,协同企业和职业院校设计制定能够适应现实人才需要的职业技能考核项目标准;另一方面,政府要和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各项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建设。   第二,职业院校积极备战,企业提供有效支持。校企合作的重点要确保各方参与主体的互利共赢。职业院校作为参与者的最大收获是教学质量的反馈、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较好的社会声誉。职业学校应要求广大师生将参赛项目细则吃透,不断优化专业教学设计,投入更多的优质资源开展技能训练。企业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博弈者,也要通过校企合作为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备战提供各种有效支持,如提供实践基地、资金支持、技术指引等。对企业来说,校企合作过程的付出能为其自身发展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此外,为有效保障职业院校、企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提升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应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联合办学协议》,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全程在法律保障下实施。总之,各参与主体互利共赢的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兼顾和实现各方的利益需求,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与举办技能赛事的最优模式。
  3.细化竞赛项目,拓宽竞赛覆盖面。近几年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基本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的主打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和热门专业技术产品等,但还需要对竞赛项目进一步细化,拓展其覆盖面,以引导参赛的职业院校优化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策略。一是技能竞赛项目内容应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等来设定,必须与行业尖端技术紧密联系,贴合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与技术标准,紧密贴近行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例如,现代化园林设计建模、计算机信息化云平台项目、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相互融合的“产品创新模型建设”等。二是竞赛项目要依据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产业技术进步,制定更为精细化的考核标准,并引导各职业院校依据职业发展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竞技比赛,通过增加校级层次的比赛,拓宽竞赛的覆盖面,增加学生的参赛机会,促使更多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训练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能力展示舞台,让他们在竞赛氛围中锻炼能力,将技能竞赛制度发展成为校园竞技文化,从而有效弥补“精英化应赛”教育的不足。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的考评手段,同时也是技能型人才选拔和职业教育成效的综合评价体系。正是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持续推动了各职业院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体现在技能人才输出标准上,也体现在技能人才市场利用率上。职业人才的创新素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可以在职业大赛的准备、实践和反思过程中培养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理念,促进职业技能人才的终身发展。
  四、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代表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一种政策支持和有机评价体系。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管理部门要意识到职业技能大赛在整个职业教育发展中所产生的外在和内在牵引力,以及对职业教育新型人才输出规格的反观性,并结合区域化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在校企合作中培养更多“专业化“高素质”强技能”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36-37.
  [2]薛叙明,贺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5-8.
  [3]程宇.“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2008—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18):21-27.
  [4]高扬,陈钢.促职业教育 育工匠人才——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华中数控杯”系列大赛[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1):22-23.
  [5]吴交树.技能竞赛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问题探新[J].教育与职业,2016(14):110-112.
  [6]马元兴.职业技能大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2):174-175.
  [7]白有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47-49.
  [8]李永川,孔令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J].测绘通报,2017(9):145-149.
  [9]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10]王迪.職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36):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