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这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如何以数学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什么是数学文化?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笔者着力于研究这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在学生中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在教学中落实教学过程性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的美;丰富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感悟这个基本理念,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引领学生去感悟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这一载体,带领学生去了解数学的历史、感受数学家的精神、探索数学名题、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什么是数学文化
  所谓数学文化,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它不仅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而且它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人类为真理而生生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狭义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从广义上看,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
  二、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笔者研究数学文化的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在學生中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1. 开展数学家故事分享会
  师生齐动员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并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成册,利用课外活动课开展数学家故事分享会。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地追求学问的态度以及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学生。分享数学家们的故事,仿佛给学生学习数学的路途上装了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2. 查找数学符号来源,重温科学发明历程
  数学符号的学习贯穿于数学知识的始终。数学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有着一段让学生感兴趣的经历。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并非枯燥乏味,它闪烁着科学家智慧的光芒。例如,“+”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变成了“+”号。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才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追寻数学符号的不平凡经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学习数学也就兴趣盎然了。
  3. 探索数学名题,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在数学活动课或者课外作业上,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给学生思考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例如:
  鸡兔同笼:鸡兔同笼,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鸡兔各几个?
  韩信点兵: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则剩二,五五数之则剩三,七七数之则剩二。问物几个?
  三阶幻方:把1-9九个自然数填在正方形的9个空格里,使横、竖及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5。
  这些数学名题的解题过程和思想方法,展现出数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乐于其中。
  (二)在教学中落实教学过程性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确定位置(一)这一内容时的教学场景:呈现二维平面图。
  师:说一说小青的位置在哪里?
  生:第3组第2个。
  师:“第3组第2个”是否能用更简洁、方便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写出不同的、有意义的表示方法,例如:①3排2个;②3、2;③3——2;④竖3横2;⑤3↑ 2→。
  师:同学们创造的方法各有千秋,有文字的好像不够简洁,不加文字的好像又不够明白,怎么办呢?数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作个规定: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先写3,再写2,为了两个数别靠得太近,中间加个“,”,又为了两个数别离得太远,给他们加个(3,2),最后起了个名字,叫“数对”。
  让学生创造一个简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既让学生感受“数对”产生的需要和产生的过程,又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数学的简洁之美及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利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了小数乘法这单元的内容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母亲节将至,淘气想买一束鲜花献给妈妈,花店里的玫瑰每枝2.9元,康乃馨每枝2.5元,百合花每枝4.8元。淘气只有30元钱,可以怎样配一束满意的鲜花送给妈妈,你能帮帮她吗?
  学生给出了很多种方案,有的想着鲜花的数量多一些,认为应该买多点康乃馨;有的说考虑每个鲜花的支数代表的意义;有的说猜想笑笑妈妈喜欢什么鲜花……这样的题目贴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兴趣去思考,积极地讨论,并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解题方法优化的数学思想。
  这种植根于生活的应用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长此以往,学生能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能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是数学文化的精髓所在。   (四)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的美
  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具有确定数学特征的美,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建筑奇迹埃及金字塔等。例如在一节紧张的复习课的最后,笔者为了让学生轻松一下,感悟数学在大自然中的美,安排下面内容:展示图片,配上优美的语言解说介绍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的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棱形的钝角为109度28秒,所有的锐角均为70度32秒,这样才既坚固又省料。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卷成一个球形,是因为球形使猫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发。
  教学中利用数学符号、公式、图形等的简洁美、对称美、功能美、神奇美等充分发挥数学的美学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欣赏数学、热爱数学。
  (五)丰富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
  1. 写数学小日记
  数学小日记,是让学生记录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或者数学学习中的感悟,或者对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学生所写的正是他们所想的,或者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例如:《画图使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数学真美》《这不是一道数学题吗》《动手+动脑=成功》等。
  2. 办数学趣味報
  数学报的创作需要考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版面设计、信息收集等,笔者将学生办的手抄报装订成册,挂在班中的书柜上,学生可以自由地翻看。学生想尽办法丰富手抄报的内容,有的收集了数学家的故事,有的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有的选编了数学趣味题……可见,通过办数学趣味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制作手工模型
  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如制作长方体模型、按比例绘制平面图等。制作手工模型,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探究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数学的教育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技能;第二个层次是数学思想;第三个层次就是数学的文化价值。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基础上,感悟数学文化的价值,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爱之以乐学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广君.教学的人为和人文:关注当代教学的文化历史使命[J].教育研究,2008(04).
  [3]陈晓燕.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的传播[J].江西教育,2006(02).
  [4]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5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