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晓菊

  【摘 要】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要勤于阅读与书为伴,更要走进生活,体验感悟,在文化积淀厚实的基础上,去拓宽思路,让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体验在文章的写作中得以张扬与体现。
  【关键词】写作;阅读;积累;修改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87-01
  语文是工具,更应该是生活、工作、交际的智慧工具,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其中文章的写作尤为重要,从写作中能体现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文章写作中也能得以张扬。虽然习作前老师指导了半天,讲了很多,可是作文交上来往往还是不尽人意。习作后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其实根本没有多少学生看。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写出学生的独特的体验,还需要老师恰当的引导,结合作文教学的实践。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作前指导——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又要注重作后指导——看看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等,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善观察,勤阅读,丰富文化积淀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①叶老的话,其实就是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学生要有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要让学生在作文走进生活,飞出课堂,传统的两课时完成一次习作是不现实的,可以在作文前一天,甚至几周前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搜索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要从学生的观察、感受,生活入手,记下自己的生活见闻、所感,把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一次我让学生写自己的家人,在学生的笔下大都写爸爸妈妈,而且内容千篇一律,针对这个问题,评价作文时,我把他们的作文读给大家听,然后问问同学们,怎么你们的爸爸,妈妈都那么相似呢?大家面面相觑,啼笑皆非。此时学生才知道原来没细心观察,连自己朝夕相处的家人外貌都不清楚。于是我引导学生在写人物之前要用心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如:写老师,因性别、年龄不同,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也不同,因此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科任老师上课姿态、动作,对待不同学生有何方法,怎样处理一些事情,他们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样引导后学生有了写作的范围,兴趣也会提高,写出的人物才会有个性。总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时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妙笔生花写出好的文章。
  二、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增加生活体验
  有的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感到头痛,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单调,缺少体验,感到无东西可写。每学期我都结合学校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谨记“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的名言,通过植树节植树,清明节踏青,五一节劳动,中秋节收获,新年联欢,送温暖手拉手等活动,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尽情享受蓝天白云、落日余晖的无穷魅力......亲身体验人生的冷暖,享受家庭的温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天气很冷,学生看到一些现象感到新鲜有趣,我就让学生以“今天真冷啊”为题起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写一段话。学生听到后,写作热情很高,于是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认真地写了起来,很快就完成了写作。一个学生这样写到:“今天的天气真冷啊,刺骨的西北风想发了疯似的,吹的大地飞沙走石,大树东摇西晃。水盆里盛的水全变成一个大冰块,我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感到浑身冰凉,脚冻得又木又麻,简直像掉进了冰窖里一样……”我把这个片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品读,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语)“作文原是生命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跃地流个不歇。”②这样学生再也不愁无东西可写了,写出的文章不仅有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语言也厚实多了。
  三、训练有序,修改有方,做到有的放矢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就是打磨润色。且不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的字句锤炼,而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是增删五次,披阅十次而著成。文章的修改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循序渐进,训练有序,不能有随意性。从造句到仿写,从片段练习到篇章结构,从一般应用文到稍复杂的记叙文,作文训练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尤其在作文修改方面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纳入课堂教学,利用学生习作,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分类指导。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试改——教师点拨——学生自改(互改)的循环往复,帮助他们改正各种类型的错误,发现规律性,掌握“增”、“删”、“改”、“换”、“补”等一些修改符号,利用修改符号改正自已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标点和其它方面的毛病或不足,达到语言的通顺流畅,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節“改美”,使得自已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学生树立起修改作文的信心。这不但激发了兴趣,提高了作文修改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用终身。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不通的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借助声音的刺激,凭借语感的帮助,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鼓励同学互改作文,同学之间彼此修改,互相取长补短,对双方都有好处,既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又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往往有的学生对别人的文章修改或提意见都能说到点子上,然而动手改自已的文章反而不知所措,但一经同学指点,也会豁然开朗,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通过有序的修改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个人体验也得以表现出来。
  当然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要勤于阅读与书为伴,更要走进生活,体验感悟,在文化积淀厚实的基础上,去拓宽思路,让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爱上写作。
  注释:
  ①摘自叶圣陶《论集(文章例话)》.
  ②摘自《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
  [3]《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东北师大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