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课程消费视域下网络通识选修课境遇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游晶晶

  [摘           要]  当前高等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主义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渐产生和兴起。在大学课程消费视域下,网络通识选修课面临着学生消费意识不强、教师服务质量不高、教学软环境较差等问题。为了优化网络通识选修课的境遇,学生方面要发挥消费者的主观性,教师方面要提升对学生的服务质量,教学环境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大学课程消费;网络通识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30-02
   一、相关概念的含义
   (一)消费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本文所指的消费为个人消费,个人消费是指为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消费行为。
   (二)大学课程
   大学课程的概念是多元化的,其定义也具有差异性。本文较为赞同潘懋元先生的观点:“根据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研究状况,大学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
   (三)大学课程消费
   结合上述二者的含义,大学课程消费是指大学生经过学校所提供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服务后,达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总和。
   二、网络通识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通识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2018—2019年秋季学期,广西师范大学网络通识选修课程开设了包括过去一百年、走进故宫、摄影基础等在内的36门课程,分为社会科学、艺术审美、自然科学及其他四大类,其中每门选修课程包含1至2个学分。根据学校规定,学生在本科期间,每种类型的网络通识选修课必须修满2个学分方可毕业。网络通识课程的学习方式均为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研讨相结合,线上自主学习由学生自主安排,线下集中研讨由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引导。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形式。
   (二)大学课程消费与网络通识选修课的矛盾冲突
   1.学生主观性低下,消费意识不强
   在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是最直接的大学课程消费者,通过消费课程从而获得知识、获得发展,他们是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推进广西师范大学网络通识选修课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消费者主观性低下,主动消费的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选课多受限制。根据调查,广西师范大学2018—2019年秋季学期开设的网络通识选修课总数仅36门,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总体数量偏低,学生选课受到开设课程数量的限制。再者,根据《广西师范大学网络通识选修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第四条可知,“网络通识选修课程标准班人数为55人,同1门课程全校选课总人数不足55人的课程原则上不开课。” 因而,学生在选课时常常将“能否开课”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学生选课受到选课人数的限制。很多学生为免于路程奔波而选择在本校区开设的线下集中研讨课程,选课受到上课地点的限制。
   (2)学生选择意愿不强。全面推行選修制的哈佛大学老校长艾略特(C. W. Eliot)在其就职演讲中提道:“十九或二十岁的年轻人应该知道他们最喜欢什么,最适合学习什么。即使他无所爱,至少也应该有所恶。”在大学课程消费视域下,选修课赋予了学生更多主动消费的空间,在课程消费上拥有了自主选择权。但是,在当前网络通识选修课的境遇中,大部分学生与选修课的初衷相违背,选择意愿不强,忽视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往往更为喜欢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境遇中,尚不具备主动消费的能力,在选课上随波逐流或者随意敷衍。
   (3)学生功利心理严重。部分学生对高等教育有所误解,将高等教育与专业教育划等号,误以为高等教育的全部就是为了培养某一行业的专门人才,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仅局限于未来工作中能够用得上的,这是对高等教育的狭隘理解。出于这种功利心理,很多学生对网络通识选修课并不重视,课程消费欲望低迷,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即可。
   2.教师创新性较弱,服务质量不高
   教师是年轻一代的培育者,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课程消费中最直接的提供者和服务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总体上出现创新性较弱,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一方面,虽然网络通识选修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形式上做出了创新,可是很多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多大改变,教师照本宣科,依旧翻着“老黄历”,仅仅是将原来的实体课堂转变为在线课堂,在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上没有进一步的创新。此外,即使利用“论坛”“聊天室”等在线交流方式解决了学生上课时出现的疑惑,但是远程教学无法提供面对面授课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与大学课程消费中“学生消费至上”的理念是相背离的。另一方面,负责组织学生进行线下集中研讨的辅导教师大多由全日制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担任,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背景,在与学生的研讨过程中很难有所深入。
   3.教学软环境较差,消费欲望消弭
   教学软环境是学生消费课程的场所,大学中优良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教学环境作为一项“软指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出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的中心地位被动摇,教学与科研出现严重失衡的状况。这些无疑是对教学软环境的致命损害。从学生方面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出于大学毕业后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迫切心理,很多学生对“有用知识”与“无用知识”在上课之前就存在着“刻板印象”,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的即为有用,用不上的就为无用,“无用的”通识课程自然被这些学生打入了“冷宫”。    三、优化网络通识选修课境遇的对策选择
   (一)学生方面:发挥消费者的主观性
   (1)作为消费主体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进行课程消费之前,要明晰自身的消费预期,科学理性地选择课程。(2)作为提供服务载体的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应开设足够的课程以供学生自由选择,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3)学校应尽可能地消除网络通识选修课选课人数和上课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切实树立“学生消费至上”的教育理念,提供让学生满意的教育,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得以落实。
   此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在饭店消费时,服务员都会对菜肴味道、饭店特色进行介绍,让顾客获得更为满意的消费体验。同样,教师有责任加强引导服务,引导学生科学地消费课程,充分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与网络共享平台共同编制《网络通识课选课指导手册》,详细介绍每门课程的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的知情权。
   (二)教师方面:提升服务学生的質量
   作为授课教师:(1)要更新观念,深入理解、认识网络通识选修课的优缺点,以此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如何把网络通识选修课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切联系起来,是当前在线教学形式所面临的一大挑战。(2)要实现教学创新。著名教育专家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中对学术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鲜明提出“教学也是学术”“有创造性的教学会保持学术的火焰经常燃烧”。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重音中,教师回归潜心教书、育人本分更是大势所趋。就辅导教师而言,其自身应端正教学态度,增强责任感及专业素养,积极与学生互动,弥补线上教学所缺少的师生间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加强对研究生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聘用,尽可能提供高素质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师资。
   (三)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消费欲望,首先是要在学校中建设教学文化,为大学生网络通识课程消费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在学校中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教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让更多教学型教师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拥有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及责任感。
   学生方面,要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被扭转,意味着大学学业挑战度的加强以及成绩考核难度的提升,轻轻松松获得学分的情况应该在大学中逐渐消失。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生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课程成绩考核难度、课程挑战度都应有所提升。此外,向学生传递“通才”的人才观,针对通识教育“无用论”给予正确的回击,即大学生所具有的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而应是掌握一门专业的通人,具有广泛的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具备从更大的知识背景从事本专业工作、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具有文化的、哲学的素养及特定的人生态度,这才是通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对大学课程消费与网络通识选修课境遇的反思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使高等教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主义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观念的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的本真价值是有所出入的。大学课程若是一味迎合市场、社会、学生的需求,很容易产出只具有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这与高等教育的本真价值就渐行渐远了。若是大学课程对消费者的诉求置之不理,将当前市场的需求置若罔闻,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大学所提供的课程服务也无法令消费者满意。总之,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发挥通识教育的价值,保障高等教育的“独立之人格”。
   参考文献:
   [1]徐同文.按要素进行设计:解读大学现代课程建设[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1):5-8.
   [2]亨利·詹姆斯.他缔造了哈佛:查尔斯·W·艾略特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张子昂.大学生教育消费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5.
   [4]LBE.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