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远航 李延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也在急剧上升。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其学业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中学生对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家长、学校、社会应积极应对,建立起“三方教育共同体”应对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努力摆脱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努力修好学业。
  【关键词】中学生 智能手机 成瘾行为 三方教育共同体
  2018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同时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积极参与预防学生网瘾工作。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育部的紧急通知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与学生“斗智斗勇”成为不少一线教师的常态。
  “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之后,学校很快就转发给了全体家长。一直以来,学校都很重视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因此而出现的沉迷游戏等问题的管理。但在和家庭配合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家长把给孩子玩游戏、购买虚拟货币作为奖励。因此,究竟如何解决学生玩手机而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学校也很困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校长张曙光说。
  甘肃省庆阳市各县区教体局于2017年7月至9月先后发布了《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告家长倡议书》,然而“禁手机令”效果究竟如何,这条路究竟还要走多远,笔者在《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课题中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一、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
   1.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具有普遍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通讯及电子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年万户,几乎达到了完全普及的程度。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7.88亿,占据了网民数量的98.25%。
  而笔者在做《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课题过程中,在对甘肃省庆阳市2所普通高中(这2所学校都严禁学生随身携带智能手机)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都有过使用智能手机的经历,98.7%的学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87.6%的学生现在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34.6%的学生随身携带手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测算,我市普通中学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相当普遍,如果学校和家庭不加以限制,中学生携带智能手机率可达100%。
  2.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具有成瘾行为
  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者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本文所讲的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行为正是“电子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的结合,特指智能手机的成瘾和依赖行为,是一种病态的成瘾。根据笔者课题组的调查,48.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离不开手机,没有手机会觉得上课思想不集中,情绪郁闷烦躁,精神消极萎靡,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这种表现是典型的手机成瘾行为。
  3.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
   (1)危害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使他们无法约束和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无法抵御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因此,智能手机强大的网络功能极易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危害。近年来,由于“手机控”引发的中学生情绪抑郁、离家出走、自杀等悲剧时有发生,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出现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有的中学生上黄色和暴力网站,看黄色和暴力视频等,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犯罪活动。
  (2)危害到中学生的价值取向
  中学生身心发育还未成熟,处于青春萌动期,思想和心理比较单纯,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但判断力和控制力欠缺,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期;而手机网络信息无所不包,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网络噱头、垃圾信息对中学生形成极大诱惑。因此,在纷繁的手机网络世界里,中学生极易陷入浑浊的旋涡,扭曲世界观,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
  (3)危害到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2018年10月12日,初三女生C某家長向学校法制处书面举报,孩子近期经常受到微信好友“阳光男孩”索要照片等骚扰和威胁。C某性格内向但好强,学习成绩优异,为了舒缓学业压力,不慎与“阳光男孩”在网上聊天,从而“引火上身”。类似事件在中学生中间时有发生,更有个别女学生约见网友,结果身心受到巨大伤害。有的中学生因为虚拟交往,对家长和老师抵触叛逆,与同学关系僵化,成为“众人恶”,导致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
  (4)危害到中学生的学业和前途
  据笔者课题组调查,100%的老师认为中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对学习有严重影响,95.8%的家长有同样看法,82.6%的中学生承认自己曾经在课堂上有过发信息、拍照片、玩游戏的行为,88.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曾经用手机熬夜聊天、玩游戏、浏览各种网页。这些数据和信息足以说明,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学业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于毕业班级的中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升学机遇,一旦功亏一篑,终生遗憾。
  (5)危害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这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正确应对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策略
   1.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提升中学生的网络素质
  (1)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施展才华   笔者课题组所在学校近年来通过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科技创新、机器人研制、趣味物理、趣味化学、地球脉动、史学讲坛、时政解读、文学沙龙、手工制作、曲艺进校园、书画人生等20多种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让学生将沉迷于智能手机的那部分剩余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玩网络游戏的那部分课余时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校本课程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培养和开发;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转移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思想。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管理
  通过校委会、家委会、学委会“三方管理共同体”达成共识,制定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规定。通过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制度,树立制度的严肃性;通过对违规违纪使用智能手机学生的教育,树立制度的震慑性;通过对“手机成瘾症”学生的帮教,突出学校制度的人文性。刚柔并济,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智能手机对自身的危害性。
  (3)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学校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时跟进设施装备,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特异学生”(包括离异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子女、性格内向和“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通过系列化的疏导和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避免学生沉溺于智能手机的网络世界。
  (4)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
  通过学校网络中心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上网观念,提升他们使用网络的素质。
  2.强化家长教育培训,家长带头杜绝“手机控”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渠道,加强家长教育能力培训。当前,“独生子女”教育难成为许多家长的困惑,而“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成为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作为“人类文明传播基地”的学校要与时俱进地承担起素质教育工程的时代重任,积极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创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只有在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里,家长带头杜绝“手机控”,做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才能有效防治智能手机和虚拟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和危害。
  3.强化政府部门网络监管能力,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
  面对信息化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政府部门要迅速形成有效的控制网民健康科学上网的策略和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惩处措施;对手机网络运营商不健康的信息进行有效监控和过滤,净化手机网络空间;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和引导网络娱乐产业研发适合并吸引中学生寓教于玩的趣味游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朝正确的人生轨迹发展,防止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
  总之,智能手机给人们创造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消極影响,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象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前途,“90后”“00后”在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成为了迷失的羔羊。只有我们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建立起“三方教育共同体”,不断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监管,强化网络教育、网络引导和智能手机的监管,不断研究和探索切实有效的对策,更好地解决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成瘾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翠慧.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令人忧[N].闽东日报,2013.
  
  [2]瞿鸿雁,王晓宇.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彭亚.青少年如何从网瘾中“破茧而出”[J].法制与经济,2009,(219).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8]GBH3136)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