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减负增效”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邴建

  【摘要】笔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减负增效”下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进行研究,希望能借此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走向高效,学生学习轻松,学有所得。
  【关键词】“减负增效”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42-02
  1.以提高数学教师素质为基础,全面实施减负增效课堂建设
  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从“主导者”转为“引导者”,从“教学生”转向“教学生学”,从“教书者”转为“研究者”,提升自己分析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从而为打造智慧数学课堂奠定基礎。其次,转变数学教学形式,智慧的数学课堂应呈现出教师乐教,学生愿学的状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以教材为唯一中心,以“题海战术”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改变累人、具有课业压力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最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学生面临新问题时难免产生紧张、有压力的心态,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抽出一点时间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学,了解初中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将数学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使自己不仅能教数学知识,更能善育人。
  2.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2.1 构建自主性、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构建数学智慧课堂,需要教师依据书本教材、学生认知、个性特点等设计合适的导学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时有着想要尝试的心理,尝试能自主进行创造,感受创造成功的乐趣。而导学案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进行自主尝试的机会。同时,课前数学教师可以依据上节课导学案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备课,从而构建针对性的数学课堂。例如,在初中数学知识《全等三角形判断(2)》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导学案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画三角图、实验对比和理论研究。在自主画图过程中,学生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概念。此时,教师引出:“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数学问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的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再出现不同答案时,教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错误的原因,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数学含义。
  2.2 减轻学生数学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还要从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方面入手,要想达到两者的统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①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是要从根本把数学体系重组、改造和重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局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无法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难以掌握散乱的知识点。因此,需要加强结构性教学,旨在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数学教师要突出核心知识教学,掌握数学核心内容。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核心内容,才能进行发散性教学。教师通过构建数学知识层次,从而减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杂乱记忆和负担。此外,数学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化的构建。所谓构建知识结构化,就是要认清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类属、因果关系。数学教师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关系,才能找到链接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技巧,教给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②优化课堂结构,微课堂减负。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不仅要着力于课后,还应关注课堂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例如情境教学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还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以实际生活为标准,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③选择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重要且有效的环节,坚守需要将数学内容、目的与数学方法结合起来,设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复习初中数学知识“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种问题思路:
  (1)如果三角形两边相等,还要寻找哪些条件才能满足全等三角形;
  (2)如果有一个角与一条边对应相等,还需满足什么条件;
  (3)如果两角对应相等,还需寻找什么条件。
  教师通过提出以上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动手操作,学生进行整理出全等三角形的解法。同时教师需要强调:有的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有两边中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此,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就能有效巩固并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就能进一步推进智慧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东志.“减负增效”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