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中职护生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静洁

  [摘           要]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是每个中职护生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针对近几年来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的思考。
  [关    键   词]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58-02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急救技术。在提倡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的号召下,学校的专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中职护理技能比赛中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是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护理技能竞赛中必有的项目,而且近年来此项操作已成为我省高职招考中职生专科职业技能测试的项目之一,故此项操作越来越受教师及学生的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相关理论知识不理解
  多数学生对心肺复苏的原理及重要性理解起来感觉困难、抽象,不能完全理解其内容。加上學生容易产生自己是护士,只要操作掌握好,理论知识不是太重要这种错误的想法。例如,对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原理不理解,导致操作时按压频率出错、吹气时间不足等问题。
  (二)没有争分夺秒
  当病人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第一目击者应当争分夺秒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特别是在“黄金时间”内。但多数学生在模拟抢救时没做到争分夺秒,动作拖沓,没有紧迫感,这样将会直接影响复苏效果及预后。
  (三)动作不规范
  整个操作过程中多处动作不规范。例如,按压时肘关节弯曲、开放气道手法不正确、观察瞳孔方法不当,等等。对经过正规培训的中职护生来说,操作手法应当动作规范,这样才能为今后成功抢救打下基础。
  (四)操作步骤不熟练
  学生对此项操作步骤不熟练,每个环节衔接不紧凑,常常是做完前一个步骤后停下操作再回忆下一步骤,或者经同组学生提示后才能完成下一个步骤。
  二、原因分析
  (一)医学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不足
  多数学生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不扎实,因此对心肺复苏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加上缺乏钻研精神,对不理解的问题没有做到打破砂锅问到底。
  (二)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理论讲授—观看操作视频—示教—分组练习。这种教学过程在刚开始时学生还有一些兴趣,但练习一两次之后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失去兴趣,不愿意反复练习。
  (三)课时有限,无法反复练习
  心肺复苏术是安排在急救护理技术中学习,迫于课时有限,此项实训课一般安排4~6课时。如此有限的课时对之前没有任何培训经历的中职护生来说显然不足。但此项技术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未经大量反复的练习是难以熟练掌握此项操作的。
  (四)没有有效的学习压力
  在我校护理、助产专业中此项操作未纳入操作考核中,也不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故学生认为这项操作不重要,未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构成压力。
  (五)爱伤观念不足
  中职在校护生几乎都是未成年人,社会阅历甚少,对生命的宝贵性和不可逆性没有足够认识,对这项操作技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六)硬件设备不足
  实训教师的管理经验不足,对设备的管理不够合理。另外,此项操作练习的模型为心肺复苏模拟人,每学年所有医学类班级均要求开展此项实训课,模型的使用频次很高,加之学生对模型不够爱惜,所以模型容易损坏。损坏后就需要重新采购新模型或维修旧模型,这需要花费较高的经费,但是学校的经费预算有限,无法完全满足请购需求,所以可用模型数量经常无法满足学生练习需要。
  三、对策
  (一)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及原理
  合理安排一定课时对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再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督促学生做好笔记,以便复习。最后,详细讲解各个操作步骤,分析实施原因及操作手法,包括意识判断、呼救、体位安置、胸外心脏按压、通畅气道、人工呼吸、复苏效果判断、整理用物、记录等各个环节。
  (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改变传统导入方法
  传统导入方法一般是采用一个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病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一般这种病案离多数学生生活较远,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可以选用某些热播影视作品中的心肺复苏片段进行导入,这样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例如,请问这段心肺复苏操作动作规范吗?存在什么问题?热播影视作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通过播放这样的视频片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中职护理技能比赛中我校获奖选手的操作视频,贴近学生
  精选一些我校获奖选手在训练及比赛中的操作视频,利用这些视频对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由于这些视频中的操作者均为我校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贴近学生,有助于增加学生学好此项操作的信心和动力。并将视频上传学习通,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加强记忆。
  3.将微课引入教学
  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分别制作成5个微课,即病情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判断复苏效果[1],并上传学习通供学生经常观看。学生往往会对以上五个步骤的操作细节掌握不理想,动作不规范。主要因为教师在示教时由于实训室空间关系,学生无法看清楚教师的操作细节;其次,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并未集中精神听讲,对操作细节不了解。引入微课以后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并且有利于学生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再认识。   (三)加强指导
  要规范地掌握此项技术除了反复练习外,正确有效的指导必不可少。此项操作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多,在操作课中教师人数有限,学生人数多,故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容易疏漏,所以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加强指导,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安排几名教师跟班指导。学生在初步掌握此项操作时,如能做到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纠错,那么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
  (四)增加有效的学习压力
  1.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随机抽查的方法增加学习压力。在学生经过几节课的分组练习后,每组随机抽一名学生进行操作展示,并由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该名学生的操作做点评。在授课时展示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压力,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操作练习。
  2.纳入考核
  以高职招考职业技能测试中相关评分标准为依据,结合技能竞赛的要求,將此项操作列入急救护理技术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增加学习压力,产生反复练习的动力。
  (五)认真复习,反复练习
  学生在学习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后应认真复习,搞懂相关知识,牢记操作流程。经充分的复习后再上操作课,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不会浪费宝贵的操作练习时间。利用实训课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操作步骤,做到熟能生巧,在真正遇到抢救时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六)通过“以赛促学,赛练结合”激发学习热潮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是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筛选后产生的。在每级的选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此项操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热潮[2]。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带动所有学生参与选拔及培训,让大部分学生再认识此项操作,并从中引起学习兴趣。
  (七)重视临床见习
  引导学生重视临床见习,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多参加临床见习。通过临床见习可以让学生贴近患者,感受生命的神圣和宝贵,从而提高学生的爱伤观念。另外,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也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临床工作中如何应用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施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此项技术的临床意义,同时也对操作有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八)合理管理心肺复苏模拟人
  实训教师应当按照“8S”管理模式[3],有效地做好模拟人的管理工作。按实训室相关规章制度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发现损坏立即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模型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模型使用寿命,降低维修率。同时,教育学生爱惜模型,并在每组学生中选1名学生作为组长,做好模拟人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教师也要在实训课中格外留意学生有无爱惜模拟人的行为,一旦发现立即制止并批评教育。
  四、结语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对中职护生来说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教师在备课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并结合所在学校的实训室条件,有针对地做好教学设计,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在往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好基础。每位护生都应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广大病患,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同时也为高职考试取得好成绩及参加各级护理技能竞赛奠定基础。另外,从学校层面来说,学生掌握此项技术也为各级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拔提供更多优秀选手,让“以赛促学,赛练结合”的意义真正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1]莫全娜,王明慧,周积莲,等.中职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微课程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25-26.
  [2]周毕军.以赛促学提高医学生应急救护技能的探索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21-22.
  [3]黄宝琼.8S管理在外科实训室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9):62-64.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171.htm